转自:邢台发布
特色产业集群亮点扫描
由单家独户生产转变为集群协同制造
“共享智造”清河模式推动羊绒产业抱团发展
“一周集中交付上万件羊毛衫。以前,像这样的订单根本不敢接,以自己的产能根本不可能完成。”近日,位于清河县的河北晶辉针织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汤华坦言。得益于共享工厂,像晶辉这样的中小企业和客户谈业务时,信心更强了,底气也更足了。
“把单个企业做不了的事,交给共享智造平台来做”,这是清河县探索实施的羊绒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思路。眼下,以“1+1”“1+N”“N+N”共享工厂及共享设计、多环节共享服务为主要形式的“共享智造”清河模式,让羊绒制品生产企业从“单打独斗”转变为集群协同制造。
在硬件设施上,共享工厂通过“拼多多式”共享厂房、设备,让中小型羊绒制品生产企业轻装快跑。清河县根据参与投资和提供技术设备的企业数量,把共享工厂划分为3种模式。其中,“1+1”是指企业自建厂房并持有设备,向其他企业提供共享服务;“1+N”是指企业投资建设厂房,联合多家生产企业入驻;“N+N”则是多家企业合资建设厂房、购置设备。
清河兴利智能针织共享工厂是“1+1”模式的代表。该公司在自有厂房购置安装共享“一线成型”电脑横机400台,释放出来的产能弹性匹配、动态共享给其他有需求的企业。类似的还有河北戴梦德绒毛制品公司,将厂房及厂内200台电脑横机交由4家企业以租赁形式使用,形成针织产能共享平台。
河北新华羊绒制品公司出资建设的大型针织数字共享工厂则是“1+N”模式的代表。该公司与美杜莎羊绒制品有限公司、清河县兴利毛绒制品有限公司、清河县赛创针织制品有限公司、河北伟钒互联针织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联合安装“一线成型”电脑横机1300余台,供县内一批中小企业通过购买、租赁、代工等形式共享。
“N+N”模式下,清河朗普羊绒制品有限公司联合爱心绒毛厂、群增绒毛厂等多家企业合资建设厂房、购置羊绒分梳设备300台。
规模化生产共享推动了产业集群降本增效,与传统模式相比,共享工厂的生产效率总体提高46%,成本节约15%。为推动共享智造生态链不断完善,清河还搭建起共享设计平台以及共享集采、仓储、物流服务平台。建立事坦格羊绒针织数字研究院,为不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中小企业提供针织数字化设计、生产服务。上线的河北联怡供应链共享平台实现集采、仓储、物流共享,降低产业协作成本,增强产业链韧性。
襄都区聚焦20项重点推动煤化工产业能级跃升
力争今年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
煤化工产业是襄都区主导产业。近日,该区印发2025年推进煤化工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清单,聚焦延伸链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数智赋能产业提质增效、做优产业发展平台载体4方面20项重点任务推动产业能级跃升,力争全年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
围绕煤化工产业集群,襄都区将引进一批新能源、新材料等优质上下游产业项目,力促旭阳经济开发区高端功能材料、氢能源示范引领升级等6个项目年内开工建设,推进焦炉机械设备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竣工,向节约集约的绿色化工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中试基地建设,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引导鼓励集群内企业实施一批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及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实研发费用扣除政策,力争全年产业集群研发经费达3亿元以上,投入强度达到1.9%以上。组建煤化工特色产业集群科技特派团,加快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实现专精特新“小巨人”零的突破。
加速智改数转,融合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全年计划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试点项目1项,集群企业“两化融合”实现100%全覆盖,力争将中煤旭阳打造成先进级智能工厂或卓越级智能工厂。
煤化工产业集群位于旭阳经济开发区,园区将做优做强产业发展平台载体。打造一个“园中园”、一家共享工厂(平台),建立省级检验检测机构,完善产业集群承载力。年内实现化工园区扩区800亩以上,积极对接京津高校院所和本地职业院校,为产业发展提供要素支撑。加强领导包联帮扶,常态化开展“问计于企”活动,组织开展银行“进集群、进园区、进企业”对接服务活动,及时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难题,营造良好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