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邯郸晚报
为了感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艺术魅力,培养小记者对传统书画的兴趣,提升艺术修养,3月9日,本报组织邯郸新闻传媒中心部分小记者走进邯郸韩玉臣美术馆参观学习,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探秘之旅。
活动当日,小记者们在美术馆中央大厅整齐列队,有序步入第二展厅——大美至纯,参观《韩玉臣油画摄影书法作品展》。讲解员向大家介绍,这个展厅里展览的是韩玉臣先生多次走进西藏所创作的作品精选,多角度、全方位描绘了藏族人民的风土人情,记录了雪域高原的魅力风光。在3米多宽的《牧羊女》巨幅油画前,讲解员重点解释:“这幅画描绘了牧羊女迎着初阳开栏放牧的情景,着力于刻画那早晨斜射的阳光为出栏的一群山羊所勾勒出的一条条闪光的轮廓,以及白羊在这种光照中形成的丰富而微妙的色彩变化。尤其是牧羊女湖蓝色的头巾不仅是全画色彩最纯的亮色,而且也使得画面整体的暖灰色显得更富于色彩的对比感。”《套圈》《外面的世界》《童趣天成》……孩子们随着讲解员的介绍,被一幅幅充满西藏人文风光的巨幅油画作品所吸引,不时发出赞叹之声。
“孩子们,你们知道中国画是用什么创作的?根据题材可以怎样分类吗?”第四展厅——馆藏国画作品展的讲解员的问题一抛出,小记者们纷纷踊跃地举手回答。稚嫩的言辞显得童真可爱,积极展示自我的精神令大家佩服不已。“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讲解员娓娓道来,重点讲解了馆藏国画名家黄永玉《荷塘水鸟》、李春海的《溪桥客语》、朱伯华的《墨虎》等的一些人物、花鸟、山水作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作品背后的内涵,启发小记者欣赏并理解作品,还不时让小记者们发表自己观看作品的感受,并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随后,小记者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有序进入39层第六展厅——馆藏书法作品展。这里陈列了126件“馆藏书法作品”,涵盖林散之、沈鹏、启功、欧阳中石、李铎等现当代著名书法家作品,收藏了“全国第二届草书艺术大展”获奖作品,以及河北省书协副主席、邯郸市书协主席韩玉臣的魏碑与行草作品。展厅内翰墨飘香,隽秀典雅,疏朗灵动,真、草、隶、篆尽收眼底。小记者们仔细听、认真看,还不时提出自己的问题,讲解员认真给出解答。孩子们被巨幅行书《滕王阁序》所吸引,在这幅作品前驻足欣赏,对书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美术馆各个展厅各具特色,油画、国画、水彩画、书法,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都蕴含着深厚的底蕴。这些作品带给大家的不仅是视觉的冲击,更是文化的力量。小记者们通过讲解员对展厅内的作品、作者、创作手法、表达思想及创作背景进行的详细介绍,更全面地感受了艺术的感染力。
参观活动线束后,小记者们纷纷表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艺术的熏陶,受益匪浅,他们将以此次参观活动为契机,认真学习绘画、书法知识,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吴淑娟/文 牛辉/影
上一篇:春风拂绿意 实践润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