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非遗集市”里的匠心传承
创始人
2025-02-05 16:11:37
0

《文化中国行|“非遗集市”里的匠心传承》

在“非遗集市”中,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传统文化宝藏的大门。这里汇聚着众多非遗项目,每一个都承载着匠人的心血与传承的力量。精美的刺绣作品,一针一线绣出山河日月,那细腻的针法背后是数代人的坚守。古朴的陶艺,在艺人的巧手下从一团泥土变成独具韵味的器具,制陶的每一道工序都严格遵循古老的技艺。还有传统的剪纸艺术,艺人手中的剪刀如同灵动的画笔,瞬间让彩纸变身栩栩如生的图案。“非遗集市”是匠心传承的舞台,让古老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45岁的苗族汉子万远神情专注,手持蜡刀,蘸上蜡液,一勾一画间,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图案跃然于画布之上。

一块看似普通的布料,在他的巧手之下,历经构图、画蜡、染色、脱蜡、洗净、晾晒等多道工序,最终制成一幅蓝白相间、独具匠心的蜡染作品。

万远,这位来自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平永镇乔亥村的手艺人,儿时就经常观察母亲制作蜡染。通过学习,他也慢慢掌握了这门技艺。

为了谋求生计,万远曾干过工地,也到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进厂打过工。凭借浓厚的兴趣和精湛的技艺,他毅然决心投身蜡染行业,在这个领域深耕了20多年。

如今,在黔东南州凯里市苗侗风情园“非遗集市”一间10余平方米的店铺里,他制作的蜡染作品被巧妙加工成衣服、包包、杯垫等产品,深受顾客喜爱。2024年,他的店铺销售额达15万元。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苗侗风情园“非遗集市”,手艺人万远在画蜡画。新华社记者 吴思 摄

在“非遗集市”,像万远这样坚守传统技艺的手艺人还有很多。“非遗集市”于2023年9月开市,现提供数百个摊位,售卖物品涵盖刺绣、蜡染、银饰等近10类6000余种非遗手工制品。

春节假期,不少商户早早开门纳客。潘玉珍大年初一就来到店里,假期店铺一天销售额最高达1600元。

年近八旬的苗族绣娘潘玉珍,来自黔东南州台江县,她5岁就跟随母亲学习刺绣手艺,做刺绣多年,如今依然精神矍铄。她的店铺里,往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其中不乏外国游客。

潘玉珍手艺精湛,她缝制的苗绣曾多次登上全球各大时装周的舞台,她本人还受邀去过法国、英国、美国等5个国家,多次身着苗绣服饰登上国际T台,向世界展示苗绣的独特魅力。

针对游客感兴趣的绣品,潘玉珍总是耐心介绍纹样的文化寓意,她希望游客带走的不只是商品,更是背后深厚的民族文化。“我们的手工艺品受到国内外游客的认可和喜爱,这让我很有信心。”潘玉珍自豪地说。

来自台江县方召镇泡木村的苗族匠人赵海波,同样吸引了诸多目光。有着十多年建筑行业从业经验的他,转行投身非遗领域,开银饰店已有四五年,店内展示了上千件精美的银饰供游客挑选。他还将刺绣与银饰巧妙结合,店铺一天最高销售额可达几千元。

如今,“非遗集市”不仅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更是文化交流的舞台,让传统技艺在这里得以传承和发扬,让民族文化在这里绽放耀眼的光芒。

游客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苗侗风情园“非遗集市”选购手工艺品。新华社记者 吴思 摄

36岁的服装设计师符女士在网上了解到这个集市后,今年春节前夕专程从深圳来到凯里,安排2天时间来“赶集”。她穿梭在各个摊位之间,精心挑选并购买了蜡染裙子、裤子等手工艺品。她说:“在这里既能放松身心,又能学习传统技艺。我从中汲取到很多设计灵感,真是不虚此行。”(记者吴思、汪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浪潮软件跌1.07%,成交额6... 7月1日,浪潮软件盘中下跌1.07%,截至11:13,报14.86元/股,成交6532.46万元,换...
德创环保跌1.10%,成交额1... 7月1日,德创环保盘中下跌1.10%,截至11:16,报9.00元/股,成交1674.42万元,换手...
天岳先进跌1.02%,成交额1... 7月1日,天岳先进盘中下跌1.02%,截至11:16,报57.95元/股,成交1.18亿元,换手率0...
浙大网新跌1.05%,成交额2... 7月1日,浙大网新盘中下跌1.05%,截至11:14,报9.43元/股,成交2.44亿元,换手率2....
无线传媒跌1.01%,成交额2... 7月1日,无线传媒盘中下跌1.01%,截至11:15,报48.25元/股,成交2773.18万元,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