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北电力大学
校始建于1949年,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电力工科学校,1958年定名为吉林电力学院,1978年更名为东北电力学院。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2005年学校更名为东北电力大学。
截至2019年7月,学校有14个学院,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50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14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5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
2、华北电力大学
校1958年创建于北京,原名北京电力学院,长期隶属于国家电力部门管理。1969年,学校迁至河北邯郸,1970年迁到保定,更名为河北电力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同年更名为华北电力学院。1995年,华北电力学院与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合并组建为华北电力大学。
2003年3月,学校由原国家电力公司划转教育部管理,正式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2005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校部由设在保定变更为设在北京,分设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
3、沈阳工程学院
沈阳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文、管、法等学科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是辽宁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共建的省属重点本科院校,是辽宁省内唯一一所以能源电力为主干学科的地方本科高校。
是“辽宁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示范高校”,获评“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中国电力高校联盟成员单位。
4、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Sheny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是一所以工为主,涵盖工、理、经、管、文、法、哲、艺术等八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研究应用型大学,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5、北京交通大学
学校是交通大学的三个源头之一,历史渊源可追溯到1896年,前身是清政府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铁路管理、电信教育的发祥地。1921年参与合并组建交通大学;1923年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1970年恢复使用“北方交通大学”校名;2003年恢复使用“北京交通大学”校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很吃香的专业之一,发展前景和薪资水平都不错。被认为是社会需求大、就业质量高的专业。
职业发展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门宽口径专业,毕业生的适应能力较强,可以在电气工程、计算机技术应用、经济管理等多个领域实现就业,主要的就业方向:1)电力系统;2)电器业电子企业;3)科研院所与院校;
就业分析:整体来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就业形势较好,就业面很广,大部分毕业生都能找到工作,就业率很高。对于本专业学生最具吸引力的就是大型国企。不过进国企难度很大,对学历、毕业院校、英语及计算机相关的资格证都有较高要求。进去各类电器公司工作的比例较高,待遇也不错,相对工作环境不太好。由于学历与专业素养的限制,本专业毕业生从事科研与教学的比例也不大,还有一部分同学进入了谷哥、明基等其他领域的企业从事电子行业的相关工作。
不好学
高中三年的学习压力太大,很多学生在填志愿的时候都希望大学能过得轻松一点。但报专业的时候有些考生比较草率,仅凭个人的理解就填了电气工程专业,殊不知该专业课程难度很大,不但要学电路原理、电机学等,工程电磁场、电力系统分析等也是必修课。这四门课程被称为“电气四大天书”,足以证明它们的学习难度是很高的,于是很多学生纷纷开始后悔选择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对实践能力要求高,实验太多且枯燥
电气工程专业要研究的是如何通过发电、变电、输电等过程把电提供给千家万户,让人们的生活更便利,所以它对实践能力要求是很高的,平时会有很多的实验,常常要闷在实验室里。工科的实验一般都比较枯燥,要随时记录很多数据,稍不注意就容易出差错,让很多人都感到很头痛。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了解更多大学专业资讯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