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投档录取就是在正式投档前进行的模拟演练投档。
模拟录取又叫模拟投档,是在每批次正式投档前一天(也可能前2-3天,时间不一定),省教育考试院按高校确定的投档比例进行模拟投档。模拟投档后及时向高校通报生源分数段分布情况,高校据此决定是否追加计划,并及时向省教育考试院反馈意见。
主要是省考试院与高校间的关系,与考生关系不大。每批次招生学校根据省招生办提供的生源统计,初步确定调增计划和调档比例后,省招生办进行模拟投档。
学校进一步拟订调增计划和调档比例后,省招生办再次模拟投档。模拟投档过程中,省招生办和高校之间传递的,是一个重新生成的考生简表,并非考生档案。
拓展资料如下:
模拟投档期间,考生档案状态无变化。自主招生就在这个程序里,自主招生录取,一般只有一个学校志愿,考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考分,决定是否填报大学核发的自主招生资格,如果考生分数高,考生会选择放弃自主招生资格,一旦他填报了自主招生大学的志愿,被录取,那么,这位考生就没有资格参加了其他批次录取。
确保高等院校能够录取到优秀的人才,完成公布的招生计划。招生院校通过信息交互充分了解生源情况,包括:分数分布情况、专业分布情况、服从调剂情况等信息。
确保符合录取规则的调档考生能够录取。由于平行志愿是一轮投档,为了降低“进档风险”,减少退档数,高考录取场会与招生院校进行多轮的交互,使高校能够清楚地了解报考本校的生源数,从而合理地确定招生院校投档需求,以维护考生利益。
平行志愿模拟信息交互是教育考试院利用“平行志愿投档信息交互平台”系统,在本科各批次录取前进行模拟投档,高校通过模拟平台预测投档信息,然后按照考生填报的志愿修改提档比例,调整招生计划,最后进行投档录取。
平行志愿是指高考志愿的一种新的投档录取模式,即一个志愿中包含若干所平行的院校。是指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可在指定的批次同时填报若干个平行院校志愿。录取时,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对同一科类分数线上未被录取的考生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序进行一次性投档,即所有考生排一个队列,高分者优先投档。每个考生投档时,根据考生所填报的院校顺序,投档到排序在前且有计划余额的院校。
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2009年教育部又新增了福建省、贵州省、海南省、河北省、吉林省、江西省、四川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与宁夏回族自治区10个省区实行改革试点,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进一步在全国推广。
高考志愿模拟投档是什么意思:
平行志愿模拟投档是省高考录取场根据招生院校公布的招生计划和调档比例要求,向招生院校进行模拟投档,生成相关生源统计信息的过程。
在模拟投档后,高考录取场通过信息交互平台,向招生院校提供模拟投档生源统计信息,院校根据其生源情况,与录取场协商确定调阅考生档案的要求,并根据模拟投档情况,对招生计划、调档比例等进行微调,以确保符合录取规则的调档考生能够录取。
平行模拟投档的意义
平行志愿是一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投档录取模式。无论模拟还是正式投档,只要有一所院校(尤其是模拟投档分数处于高端位置的院校)的投档比例(招生计划)发生变化,则模拟投档分数低于该校的其他招生院校的投档最低分和最低位次都会发生变化。
只要处于分数上游招生院校的投档比例(招生计划)发生变化,则分数下游一系列高校的模拟结果都会随之发生变化。考生可根据每次模拟投档信息,推测出自己本次模拟可能的档案去向,但这种去向具有不确定性,考生最终投档结果以正式投档信息为准。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