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录取通知书会在7月至8月期间发放。
根据2023年高考招生手册规定,2023年高考录取通知书应在每批次录取完成后一周发出。录取通知书的发放时间因省份和批次而异,录取通知书的发放时间为7月至8月底。
距离越远的地方越早发放,一般寄出后15天内能够收到。如果届时考生还没有拿到通知书,可以联系高校的招生办,一般来说最迟会在上学前1至2周寄到考生的手中。
可以在省教育考试院的官方网站外,一般来讲,大部分的省份都有官方微信,大家可以通过微信进行高考志愿录取查询,方便快捷。查询方式与官方网站相似,只需要绑定考生的姓名身份证等信息,即可快捷查询。
收到录取通知书后的注意事项
1、收到录取通知书之后,仔细阅读,上面会有对于学生要去上学前的准备工作。比如登录校园网,办理各种入学手续,加入班级群,不要错过通知等等。
2、根据录取通知书内的要求,抓紧办理要用的东西。比如学校是不是需要自己购买行李等等。拍证件照,户口是不是要迁走,准备自我介绍和入党申请。
3、如果就读的专业,是大类的专业。确定要分流的时间,分流的条件,提前做好准备和规划。现在的大学不是放松的地方,要提前准备好。
4、拿到录取通知书后看看自己学校所在位置。每年都会有学生走错校区,那就是学校通常都有很多校区,一定要看好自己所在的校区,不要走错了才好。
5、将收到的录取通知书的整个快递都弄丢了。有些同学收到通知书快递还没拆开就不小心丢失了,这种情况就比较麻烦。因为信封里面不仅有录取通知书,还有电话卡、银行卡等重要物品。
各个省市区、各个批次的录取通知书的发放时间不一样。
提前批、一批正常情况下8月中旬到下旬开始录取工作,通知书最迟8月底到9月初就可以收到。第二批接着本科一批录取,发放录取通知书时间随录取时间顺延。预计9月中上旬发放。
高考预录取的含义是,考生的档案资料已经进入准备录取考生的学校,不能再流动。学校的审查已经通过,预备录取考生。考生在高考后填写的志愿进入校方之后,校方便判断是否录取,若不录取则显示为退档状态,录取则显示为预录取,也就是高考预录取的意思。
档案与预录取:
在录取过程中,考生档案共分6种状态。
档案首先被投到某个高校,这时档案就变成“院校在阅”,就是说学校正在审阅查看每一位考生的基本情况,这是一个阅档的过程。
当院校将它的录取意见或退档意见在计算机里标明出来时,比如录到哪个专业,或是退档并注明理由,然后再提交到省教育考试院,这时考生的档案状态就发生了变化。已经预分专业的考生叫“预录取”,退档的考生叫“预退档”。
如果省教育考试院同意这个意见,那么“预录取”的考生就变成“录取待审”状态,“预退档”考生的档案就重新回到数据里,变成了“自由可投”。
考生在省教育考试院还有一个纸质的录取表。当省教育考试院把这个录取表经过人工审批后,这些考生的状态就会变成“录取”的状态,也就意味着这些考生被正式录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