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落地生金 多地农户“信用”变“现”
创始人
2025-11-29 03:26:47

中经记者 郭建杭 北京报道

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是支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关键,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又是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一环。

当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已在全国广泛铺开,多地完成了整村授信并启动了相关工作的改革试点。但对特定经营主体的精准授信仍面临巨大挑战,其核心瓶颈在于信用信息的采集与共享难题。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近期,湖北省农信系统76家法人机构以信用赋能激活乡村产业发展新活力,通过湖北省统一运行平台发放涉农贷款,力推湖北省创新金融产品——“两农信用价值贷”落地。

跨部门协调数据增信

随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深入,“信用”变“现”的金融实践正在多地悄然上演,并已成为激活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关键支点。

成立于2012年的湖北某养殖开发有限公司,该企业负责人是返乡投身农业的“新农人”,凭借科学的养殖理念和技术功底,将企业发展为存栏量超10万只的规模化养殖基地。随着市场对高品质禽蛋需求的持续升温,该负责人计划进一步扩大产能,但鸡苗采购、饲料储备面临资金压力。近日,该企业获得湖北省应城农商行蒲阳小微支行发放的“两农信用价值贷”,专项用于扩大养殖规模、采购出壳鸡苗与饲料储备。

应城农商行蒲阳小微支行在“六访六增”专项走访中捕捉到上述企业的融资需求后,启动快速响应机制,深入养殖场实地调研,查看鸡舍设施与养殖环境,并了解企业经营实况与发展规划。结合“两农信用价值贷”的产品优势,在严控风险的同时优化审批流程,从贷前调查到最终放款,全程仅用3个工作日。

该企业负责人表示,资金到位后企业启动扩产计划,新引进的优质鸡苗将有效提升整体产蛋率,充足的饲料储备也为生产稳定上了“保险”。预计项目落地后,企业年产蛋量可提升30%,还将带动周边10余户农户融入养殖产业链,实现协同发展。

应城农商行方面指出,此次“两农信用价值贷”的顺利落地,是蒲阳小微支行践行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缩影。未来,应城农商银行将继续紧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成长脚步,持续创新信贷产品与服务模式,通过“一对一”精准对接,切实化解涉农企业融资难题,为地方产业发展注入更加温暖、高效、可持续的金融力量。

上述企业应用信用价值获得贷款的案例并非孤例。目前,湖北省石首农商行、黄梅农商行、松滋农商行等多家农商行都已发放首笔“两农信用价值贷”。

湖北省松滋农商行方面指出,在“两农信用价值贷”政策出台后,该行主动对接市农业农村局,开辟“绿色贷款通道”,从需求对接、资料收集到贷款发放全流程高效推进,确保政策红利快速直达涉农主体。

央行湖北省分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湖北全省涉农贷款余额2.0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549亿元,增幅达8.21%。

记者了解到,“两农信用价值贷”采取先试点、后推开的方式实施,由省农业农村厅、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数据局等多个成员单位共同协调推进。

2025年4月,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省地方金融管理局、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湖北金融监管局联合印发《湖北省农民个人信用价值和农村资产信用价值贷款试点办法》(以下简称《两农信用价值贷试点办法》),针对农村资产权属和价值确认、评估、交易变现难度大,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经常因抵押物不足而获贷难的现状,通过数据增信和财政增信,构建农民个人信用价值、农村资产信用价值评价体系和风险分担机制,推动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凭借信用价值即可获得贷款支持,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更加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涉农信用信息的采集共享与应用质效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地区主要依托银行农户信贷管理系统进行农村信用主体的信用信息采集,信息利用效率有限。此外,不同机构间对于采集到的信用信息共享也有壁垒,政银间、银行间信息无法共享、信息获取更新不及时、信息真实性不够等问题。

对此,湖北省多个政府部门共同协调发力。例如在数据增信方面,湖北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发改委、省数据局等部门梳理编制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名录,明确数源部门和数据标准,推进涉农信用数据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跨层级全面共享;金融数据由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负责协调;第三方机构数据和市场交易数据作为“两农”信用价值评价的补充数据。

信用资产变金融价值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自2009年监管首次正式提出建设农村信用体系以来,我国正式开启了大规模、系统化建设农村信用体系的新征程。近年来,多项政策文件均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相关要求。

例如,202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要加大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的金融资源投入。在强化金融赋能乡村治理质效方面,增强“农文旅”深度融合金融服务供给,用好信贷市场服务平台,赋能数字乡村发展。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升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水平。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认为,在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相比具有明显不同:首先从信用基础层面看,农村信用体系背后关联的涉农信息通常为非标信息;其次从信用主体层面来看,农村信用主体因社会结构、经济活动等因素,采集信息的路径更加复杂,且信用意识相对更薄弱;最后从数据形态层面看,农村信用数据由于具备分散性,极易形成“数据孤岛”。

在政策引导的背景下,各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正向纵深推进。公开信息显示,陕西杨凌示范区截至2025年6月末,创建信用村45个、信用镇1个,辖内13500户农户全部建立信用档案。通过“党建+金融”模式,组建金融服务队伍,开展信用宣传普及活动,优化农村信用生态;甘肃依托“甘肃信易贷·陇信通”平台,形成“1+3”涉农信用新范式,包括“整园授信”“羊链云平台”“邮政物流+整村授信”等场景。全省37万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信用体系,通过数据共享和场景创新,降低融资成本,提升信贷效率。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标在于更有效地满足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苏筱芮指出,当前将农村信用数据应用于金融产品仍面临几方面挑战,诸如缺乏统一评价标准、数据整合与共享机制不健全,以及数据动态更新不足,影响了信用评估的时效性。

此外,有银行从业人士提出,在完善农村信用环境、推动个人信用价值应用于涉农贷款的过程中,还面临另一重挑战,即金融机构须建立健全后期风险管理机制,有效防控涉农业务运行中的各类风险。

对此,湖北省通过纳入风险补偿机制来共担风险。《两农信用价值贷试点办法》政策显示,“两农信用价值贷”纳入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政策支持范围。根据相关政策,湖北省市两级财政按1∶1比例共同设立风险资金池并纳入年度预算。对承办银行的贷款本金损失给予50%的补偿,将风险警示率、补偿熔断率分别提升至5%、8%,引导银行“应贷尽贷”,保证风险“可防可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壮心不已:139岁奔驰用F1®... 转自:中国经营报近日,梅赛德斯-奔驰携旗下梅赛德斯-奔驰、梅赛德斯-AMG、梅赛德斯-迈巴赫和G级越...
经典原创情侣唯美个性签名 唯美... 嘿嘿嘿▁内个谁和谁,我爱你呐喂喂喂▁内个谁和谁,我想你呐 我想我爱你丶最起码有现在我想我爱你丶爱的那...
最新或2023(历届)下半年精... 1、功成名就不是目的,让自己快乐这才叫意义。 2、人生需要有目标,有追求,然有所以。 3...
犀利拉风特别的非主流个性签名 ... 1、╄→不要小看我、现在的我只不过是个疯子而已、———↘↘即使委屈到哭了涐也要、拼了命的微笑、 ...
情人节婚礼主持词优秀范稿2篇 ... 篇一:情人节婚礼主持词  现场的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大家上午好。今天是2月14日,现在呢是北京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