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劳动午报)
转自:劳动午报
笔者前不久看到不少“马路生活节”的新闻,让人耳目一新。有一天晚上,广州猎德祠堂广场摆起了几十张桌子。随着饭点到来,人们也慢慢聚集。不一会儿,铺着红色餐布的桌子上陆续上满了大菜。红烧猪脚、烧肉、白切鸡……在座的全是随机的陌生人。原本互不相识的一群人,随着晚餐的即将结束而变得熟悉起来,并相约明年的此时还要来吃。
这是由小红书组织的“马路生活节”的一个城市实验活动。流水席只是其中的一个活动。这个节日在上海、广州、杭州三城展开,通过一张小红卡,串联起各种城市生活体验。而这些所有的创意活动都在马路上举行。
毫无疑问,马路是一座城市的最基础、最常见的生活单元和生活场景。马路也是一座城市最有烟火气、最具日常生活场景的地方之一。然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很多人热衷于网络上的购物、交友、休闲,而忽略了日常在马路上的探索和发现。当深受年轻人欢迎的社交平台,把马路作为聚焦点,并加以系统策划时,很多马路就一跃成为年轻人争相关注的所在,成为发现最美生活的“附近”,也成为了提升青年们体察生活的试验场。
的确,年轻人走在这些以往熟悉或者不熟悉的马路上,无论是品茗看展,还是聚餐沙龙,抑或是夜骑徒步,都会让被束缚的心得到释放,将自己从枯燥的生活中暂时剥离开来。
笔者注意到,“马路生活节”连续三年举办以来,都受到了当地年轻人的追捧,成为当地文旅活动的重要一环。“马路生活节”不但有上述的这样的流水席,还有音乐会、艺术展、摄影展等文化艺术活动,也有潮流运动、马路市集、逛吃之旅、宠物派对等休闲娱乐。像之前在上海举办的马路生活节,活动在上海近40条马路设置,包含200+场活动,涵盖文化艺术、休闲娱乐等。这些活动极大地带动了以往沉寂的马路的繁荣,提升了参与者对城市的热爱和探究欲。
每一座城市的马路都是城市发展的见证。激活马路就激活了市民的出行体验,让生活的美妙不仅仅只在远方,还在每个人熟悉的“附近”。“马路生活节”让市民再次聚集于马路,让人们走出家门,在熟悉或者不熟悉的马路上沉浸体验生活的多元和丰富。
以马路为地理单元的城市探索,是提升和展示城市魅力的有效手段。在马路探索中,人们以脚步丈量熟悉的城市,发现城市闪光的细节,会重新认识和发现这座城市。笔者近年来很注意京城的城市更新,发现了城市越来越注意生活的便利。如笔者前一段到北京友谊商店探访,发现经过大手笔的策划和紧锣密鼓的改造,这里已经成为北京新的网红打卡地。虽然是周一的下午,但在商店新开辟的草坪上,也坐满了前来消费和休闲的游客和市民。
应当看到,“马路生活节”其实不仅仅是对生活的唤醒,对消费的促进,还是人们对城市的重新发现和认识的“加速器”。每座城市都有自己先天的优势,都有自己的“遗传基因”和发展轨迹。通过触手可及的马路生活场景,让原本仅作为交通作用的马路,转变为集社交、旅游、体验、文旅消费于一体的公共生活空间,大大丰富了居民与游客的休闲方式,也为城市生活更新提供了轻量化、低成本的实践路径,此举值得深度开拓。
□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