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为道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创始人
2025-11-29 00:36:01

□本报记者 徐建华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在部署“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工作时,强调要“加强质量监管”和“形成优质优价、良性竞争的市场秩序”。

  专家表示,这意味着我国今后5年将持续构筑“优质优价、良性竞争的市场秩序”,推动发展逻辑从速度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中国必须依靠质量效益来驱动增长,“优质优价”正是这一新驱动力的市场表现。

提升质量破解“内卷式”竞争困局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市场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根据《建议》部署,“十五五”时期要继续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被写入‘十五五’规划建议并明确要求‘形成优质优价、良性竞争的市场秩序’,这标志着破除‘内卷’、构筑健康市场生态已从行业共识上升为国家战略。”东北大学辽宁质量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郁培丽说。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质量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潘尔顺也认为,《建议》将“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与“加强质量监管”“形成优质优价市场秩序”联动部署,明确了宏观质量监管在构建良性竞争生态中的核心作用。“内卷式”竞争的本质是低质量同质化博弈,而质量监管正是切断这一恶性循环的关键手段。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市场监管部门正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系统施策,坚决遏制“内卷”乱象,坚持一个一个行业狠抓产品质量提升,做大增量做优存量根治“内卷”土壤,以质量提升推动企业、产业链、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从而破解“内卷”的外部环境,破除“内卷式”竞争困局。

  深圳大学中国质量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刘伟丽建议,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政府要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服务作用,提供有效的市场监管措施和方法,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企业和行业协会的质量自律,维护良好的公平竞争市场;培养一批有质量素养、质量态度、相关技术能力的人才。

  “‘内卷式’竞争往往忽略了质量建设。为了破除‘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整治行动需要从质量领域精准发力。”郁培丽建议,首先,要强化标准引领,提高质量门槛,从源头上压缩“劣币”的生存空间。其次,实施质量分级体系,兑现“优质优价”。此举既能赋能消费者,引导其基于品质做出选择;也能赋能优质企业,通过公布品质数据和发展报告,为“优质”建立市场认知,使其“优价”有所依归。政府建立区域性质量品牌,引导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也是化解“内卷”的重要思路。最后,精准帮扶企业提高质量能力,塑造差异化优势。推动质量技术资源向中小企业倾斜,帮助其从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与产品设计入手,实现水平或垂直差异化。鼓励企业拥抱新业态、新渠道,让优质品牌不仅能“立得住”,更能“叫得响”“站得稳”。

  潘尔顺认为,从质量领域整治“内卷”需打好组合拳:其一,建立质量分级和优质优价机制,在消费品和工业品等领域推行质量分级认证,通过标签化公示让优质产品获得价格溢价,引导市场从比价格向比质量转变;其二,强化淘汰低质产品的监管硬约束,加大对质量不合格产品的查处力度,建立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分级建立失信主体名单,提高低质竞争的违法成本;其三,畅通质量创新市场,对采用先进标准、开展质量创新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府采购倾斜等政策支持,鼓励企业通过质量升级实现差异化竞争。

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

  专家们普遍认为,党中央、国务院正在全力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多管齐下才能更好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尤其是要加强质量监管,形成良性竞争的市场秩序。

  “加强质量监管,提升监管的公平性和可预期性,对于反‘内卷’至关重要。”郁培丽表示,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质量法律法规的引领作用,推进质量责任、质量监管、质量促进法规体系建设,坚决反对不公平和恶性竞争。要依法惩治销售假冒伪劣等违法违规行为,并通过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落地生效,进一步提高质量违法成本。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倡导合法、公平、诚信的行业竞争,形成广泛共识,遏制恶性竞争。此外,政府部门、行业协会要实施智慧监管,建立健全动态监管和市场退出机制,打造政府主导、司法保障、行业自律、企业自治、公众参与的质量共治格局。

  在潘尔顺看来,我国的质量监管体系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质量监管的底层逻辑,需要通过新一代数字技术赋能破解监管瓶颈,为构建现代化质量监管体系提供支撑,实现质量治理能力现代化。他建议,质量监管聚焦“精准化、数字化、协同化”——构建智慧监管体系,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通过质量监管大数据共享机制,打通协同壁垒;加强全链条的新一代数字技术运用能力,提升质量风险防控与源头敏捷处置能力、精准化差异化智能监管能力以及多层级跨主体协同治理能力;针对复杂多变的监管对象和监管场景,持续健全质量监管法规体系,筑牢法治根基;强化质量人才培育;创新质量监管资金投入机制,保障资金动能;聚焦高风险领域,突破关键场景的质量监管难题,分区域分产业分层分类推进智能化质量监管,覆盖多元场景强化社会共治;畅通消费者质量投诉渠道,培育第三方质量评价机构,形成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多元共治格局。

  “总而言之,《建议》提出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并明确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清晰地展现了国家推动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的坚定决心,这是一项涉及政府、行业、企业乃至消费者的系统工程,最终目的是让坚守品质的企业获得回报,让消费者敢于信任、乐于消费,让整个经济体在高质量的健康轨道上行稳致远。”郁培丽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大生意人》稳居头部,《阿禅》... 德塔文电视剧景气日报2025-11-28电视剧当日景气TOP10TOP10排名枭起青壤(聂九罗46%...
鹅!鹅!鹅!福州这对“团宠”又...   一起守护新生命!福州黎明湖公园“团宠”黑天鹅夫妇又将“添丁”。
中偶剧,熟龄演员的“第二战场” 上次有人在评论区给我安利霍建华和朱珠那部《他为什么依然单身》,我去看了几集,确实很有中偶味儿。熟男熟...
党员干部观看大国工匠观后感 大...  《大国工匠》纪录片选取了中国卫星、中国高铁、中国住建等世界领先的中国制造领域的代表性典型人物,呈现...
最新或2023(历届)幼儿园端...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过端午节是我国两千多年来的习惯,为了让幼儿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