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浙江金华一男子刮中10万元彩票大奖。然而,店主却以“未付款、擅自取票”为由,拒绝兑奖。
来源:闪电新闻
此事一出,立刻在网上引发热议。不少网友表示:“这店主也太不地道了!”“幸亏报警了,不然这亏就吃定了!”
类似的事情,并非个例。今年7月,安徽淮北一女子街头刮中百万奖金,摊主夺票、拒兑的闹剧犹在眼前……相似的剧情反复上演,不仅让中奖者的喜悦变了味,更撕开了彩票交易中诚信缺失的裂缝。
从法律层面看,这类纠纷的是非曲直并不复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彩票作为典型的动产,其所有权转移关键在于“交付”而非“付款”。
在浙江金华这起10万大奖兑付过程中,“未付款”仅是债务纠纷,店主可追索票款,却无权扣留奖金。多地司法实践也早已印证这一点 —— 安徽淮北、湖南娄底的类似案例中,中奖者最终都依法维权成功。
那么,此类彩票纠纷案为何时有发生?争议的核心还是在于“先刮后付”的现象。在现实世界,“先刮后付”是不少彩票店与熟客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没中奖时,店主默许消费者事后补款;中了大奖,就以“未付款”为借口翻脸不认人。这种 “双标” 行为,是不是被利益冲昏了头脑?
彩票行业的根基,不仅在于规则的严谨,更在于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当店主试图把“先刮后付”的默契,当成“有利则守、无利则弃”的“赖奖”幌子,那损害的就不仅是单个中奖者的权益,更是整个行业的公信力。2024年全国彩票销量超6234亿元的背后,是千万消费者的信任托举。
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说,诚信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正如浙江金华这名拒兑10万元大奖的店主,最终不仅被勒令兑奖,还受到处罚、流失了老顾客,得不偿失。
唯有让规则成为不可逾越的红线,让诚信成为不可背弃的底色,才能让幸运的惊喜长久地温暖人心,让市场的运转始终充满信任。
南京广电·牛咔视频记者:黄星编辑:张力伟主编:梁娜制作:南京广电融媒新闻中心
【责任编辑:缪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