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由《商业周刊》主办的The Year Ahead 2026展望峰会在上海举办。Chiasmus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主持建筑师柯卫出席并演讲。
柯卫表示,贝聿铭的建筑以最坚实的材料构筑,但真正可贵的是其中“空”的部分。“那是空间与光的容器,是事件发生的舞台。”
他提到,“上海贝聿铭回顾展”本身即是一座承载贝聿铭精神的建筑:以27度斜角呼应东馆几何语言,以“3”为模数统御尺度节奏,流线如苏州园林般迂回沉浸。徐冰老师的双面装置立于时间轴中央,一面山水一面废料,隐喻贝聿铭创作中金融与艺术、东方美学与西方理性的共生。“这不仅是展陈,更是一场引导观者反复体验、反思的建筑对话。”
柯卫还表示,在贝聿铭身上,东西方分野早已消融。他的血液与教育本就是跨文化的,如同上海这座城市般包容交融。从华盛顿东馆的三角构型到卢浮宫的“负建筑”哲学,他将理性结构与感性自然完美结合。更令人惊叹的是其经济智慧:北京中国银行大厦通过三角稳定体系,用三分之一的成本造出更高的楼宇。
他感慨到,“贝聿铭不仅是艺术上的天才,更是将结构理性、成本控制与空间诗意融合的集大成者,证明真正的建筑超越形式,直抵文化与经济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