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享誉世界的意大利圣切契利亚管弦乐团在指挥大师丹尼尔·哈丁的执棒下,联袂钢琴家贝亚特里切·拉娜,引领申城观众漫步欧陆“音乐地图”。这是哈丁在2024/2025乐季担任乐团音乐总监后,首度率团访华。恰逢中意建交55周年,这场音乐对话,既验证了“新掌门”的艺术魅力,也让这朵“意大利玫瑰”再度绽放上海夜空,续写两国音乐情缘。
当哈丁手中的指挥棒落下,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也随之落下帷幕。在音乐厅热烈而绵长的掌声中,哈丁返场执棒乐团奏响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茉莉花》。这烙印在人们心中的隽永旋律似暗香浮动,萦绕在申城的夜空与观众心间,给这场跨越国界的音乐邂逅留下了绵长而温暖的余韵。
11年前,时任乐团艺术总监的安东尼奥·帕帕诺率团亮相第十六届艺术节,一曲威尔第《路易莎·米勒》序曲点燃全场,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与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的悠扬旋律,通过户外直播飘进街头巷尾,成为刻在城市记忆里的艺术瞬间。
如今,乐团以全新姿态回归。2024/2025乐季,丹尼尔·哈丁接过指挥棒,开启乐团新纪元。此次率团登上申城舞台,一展“新掌门”带来的新气象。当灯光渐暗,指挥棒扬起的瞬间,音乐旅程开启——当意大利人特有的热情乐观与自由奔放,邂逅法式的精致优雅与俄式的深沉浪漫,观众见证着百年“意大利玫瑰”绽放的华美音色。
开场的威尔第《西西里晚祷》序曲是乐团对“母语”的深情回望,也是对2014年首秀的致敬。哈丁以精准手势唤醒音符里的戏剧张力,让意大利的炽热激情在音乐厅里奔涌,瞬间抓住每一位观众的心跳。
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用旋律将法国的斑斓铺陈为一幅画。今年恰逢拉威尔诞辰150周年,只见钢琴家拉娜细长的手指在黑白键上起舞:爵士乐的灵动节奏与印象派的朦胧色彩交织,奏响这部辉煌而欢愉的经典,每一个音符都像塞纳河畔的粼粼波光,明亮又温柔。
下半场的氛围转向俄罗斯的深沉——拉赫玛尼诺夫《e小调第二交响曲》,这部从阴郁走向光明、感人肺腑的交响诗篇,曾在帕帕诺时期被乐团录制成经典唱片。而今晚,哈丁以他的理解重新诠释了乐曲的厚重:绵长的旋律回荡耳畔,宏大的结构包裹着你,让每个人陷入俄式抒情的极致魅力。
乐团与上海的羁绊,不仅藏在过往的记忆里,更体现在对中国观众的情感中。在上午的发布会上,乐团主席马西莫·比斯卡迪坦言:“中国观众的耳朵很灵敏,他们的音乐鉴赏水平很高。如今在意大利,也能见到许多前来学习音乐的中国学生。”相较于意大利本土交响乐观众以中老年为主,在中国的音乐厅能看到大量年轻面孔,这让马西莫很振奋,“这是艺术传承的象征,也让我们更有动力将意大利与欧洲音乐传递下去。”
当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空气中,今年的艺术节虽已落幕,新的艺术期待却在酝酿。这场闭幕音乐会,不仅让上海与意大利的艺术情缘再次升温,也让中意文化交流的旋律在申城夜空久久回荡。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