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华
自高市早苗出任自民党总裁并当选日本首相以来,其经济政策一直备受关注,一些媒体称之为“早苗经济学”。11月21日,日本政府通过所谓“综合经济对策”,包括减税及物价对策、危机管理投资、强化国防外交建设等内容,支出规模达到21.3万亿日元,其中一般会计支出高达17.7万亿日元,大幅超过市场预期。作为对比,在上届石破政府提出的经济对策中,2024年度补充预算一般会计支出为13.9万亿日元,较今年少了3.8万亿日元。这些数据显示出本年度补充预算的规模非常庞大,体现出高市内阁在经济领域倾向于向“安倍经济学”靠拢,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安倍经济学”是已故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2012年至2020年第二次安倍内阁时期实施的经济政策的统称,其主要特征有三个:第一,大胆的货币政策,制定2%的通胀目标;灵活的财政政策,多轮补充预算刺激经济,将消费税从8%提高到10%;推进经济结构改革。“早苗经济学”几乎全盘照搬了“安倍经济学”的这三个套路:继续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加息持审慎态度;继续采取积极财政,追加预算刺激经济;把“成长”与经济安全深度绑定,提出“危机管理型投资”,由国家定向支持半导体、AI、核聚变、生物、国防等。这一系列主张积极财政和金融缓和的政策,刚开始似乎让人们感觉到“安倍经济学”曾经实现的效果会重新出现,然而,这样的政策已不能适应如今的日本经济状况。
当前,日本经济的特征是通货膨胀,日元处于贬值状态,与十多年前通货紧缩、日元升值的情况完全相反。目前日本商品价格——尤其是食品价格——不断攀升。就在日本政府通过所谓“综合经济对策”当天,日本总务省公布了日本不断加剧的通胀情况。今年10月,日本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3.0%,物价涨幅继续扩大。其中,大米、鸡蛋等价格持续上涨,但民众的实际工资已连续28个月下跌。
另外,日元兑美元汇率持续走低,一度跌至1美元兑157.9日元的10个月低点。值得注意的是,自高市当选日本首相以来,日元兑美元汇率已下跌超6%,加上日本政府并未就此出台有效措施,市场预期一路下滑:日经平均股价已从最高值的50000点(10月27日)跌至48000点(11月21日);日本长期国债的收益率在11月20日一度突破1.83%,交易价格下跌到17年前的水平。
高市内阁提出的所谓积极财政政策,必然会和实际利率下降以及日元贬值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日本的物价水平进一步升高。可见,日本政府并没有将高企的物价水平当作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来加以解决,而是热心地促进所谓的“危机管理投资”,该投资竟然占据了补充预算额的1/3。日本股价、日元汇率和国债这三大重要经济指标均在下跌的事实已经证明,日本并没有多少能够落实大胆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金融政策的余地。高市内阁希望通过激进经济政策来刺激和扩大供应能力、制造和维持需求过剩状态从而拉动经济的想法,已经不合时宜。“早苗经济学”的本质,依然是借新债还旧债、拆东墙补西墙,无助于日本经济的长期发展。
综上,继承“安倍经济学”衣钵的“早苗经济学”,在日本所面临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与“安倍经济学”实施期间相比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日本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主要是国债过多、通货膨胀等引发的市场信心不足和内需疲软。高市若继续执意推行与时代脱节的“早苗经济学”,并在政治、外交和安全领域继续释放对日本经济不利的信号,恐将进一步加剧财政与社会经济的双重压力,难以真正推动日本经济走向可持续性恢复。(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副教授)
下一篇:感恩节变感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