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百姓关注)
11月28日9时38分,G5356次列车从盘州站平稳驶出,盘兴高铁正式开通运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自此迈入“高铁时代”。作为贵州省“市市通高铁”的收官之作,这条全长仅99公里的高铁,桥隧比高达91%,是目前全省桥隧比最高的线路,建设难度居全省之冠。
随着盘兴高铁全面融入全省“1—2小时高铁交通圈”,一张与之并行的4/5G网络也已同步建成。这条“看不见的信息轨道”正与钢铁轨道交织共鸣,为黔西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崭新的数字动能。
精准覆盖,破解“高速移动”的通信密码
盘兴高铁穿行于喀斯特地貌的崇山峻岭间,密集的隧道群和连续的高架桥段构成了独特的电磁传播环境。中国移动贵州公司工程师岑松表示:"信号需在隧道、桥梁和露天路段间实现毫秒级切换,任何延迟都会影响通信体验”。为此,贵州移动创新采用"之"字形站址布设与"超级小区"组网相结合的技术方案,如同给高铁通信上了“双保险”。通过将站点平均间距严格控制在500米以内,并利用"超级小区"技术有效解决频繁切换问题,确保基础覆盖连续性。
高铁飞驰,信号如何“追”得上?贵州移动拿出两大“法宝”。在关键路段,采用设备增强技术实现双重覆盖,结合天线精准安装与角度调校,像“精准导航”一样,稳定追踪运行动车,让旅客享受全程流畅的5G体验。现场技术负责人表示:“这一布局既规避了隧道阻挡,又通过精准控制确保列车在高速运行中始终保持稳定连接”。
极速体验,250公里时速下的“全程不掉线”
“现在去贵阳方便多了!”在兴义南站候车的陈女士表示,“以前开车要四五个小时,现在坐高铁一小时就能到,路上还能用手机流畅追剧、处理工作,真的太轻松了。”让旅客们感到惊喜的是,贵州移动5G网络实现了全程无缝覆盖,即使在桥面、隧道内也能流畅使用各类移动互联网应用。
旅客们感受到的流畅体验,源于贵州移动打造的全程无缝5G网络覆盖。为支撑高铁高品质通信,项目在沿线及隧道内新建了规划红线外宏站30个,洞室和场坪建设64个站点,并通过超级小区技术实现协同覆盖。在高铁站等高密度场景,针对高铁用户部署“资源优先调度、非高铁用户迁出高铁专网”等特性功能,显著提升了高铁用户在高移动场景下的网络感知。
精雕细琢,铸就高铁沿线“看不见的风景”
在高铁飞驰的背后,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网络保障攻坚战。贵州移动推行“开通即优化”的铁律,为高品质高铁通信上了紧箍咒。我们的目标是,站点一旦开通,网络质量就必须立即达标。贵州移动网优工作人员王兰表示,要求每个新建站点在24小时“黄金窗口期”内完成全部参数优化与邻区配置,确保网络“开通即精品”。这意味着,基础参数、复杂的高铁场景适配、4/5G无缝切换等关键技术配置,必须在一天内迅速到位并调至最佳状态。为确保这条“数字轨道”的长期平顺,贵州移动还建立了“周粒度核查机制”,通过高频次的参数巡检与健康诊断,让旅客的每一程都畅享高速、稳定的连接体验。
实测数据令人振奋,即便在列车风驰电掣中,4G/5G网络稳稳保持实时在线,车厢内平均下载速率达370Mbps以上,5G网络峰值速率可突破722.5Mbps。为助力“数字贵州”建设,贵州移动于2025年初全面启动高铁无线网络质量提升工程。该项目总投资超4亿元,规划新建5G基站3921个,针对全省范围内10条高铁及城际线路实施并完成5G网络整体升级。随着这项重大工程的完成,未来每一趟穿行黔贵山水的高铁旅程,都将享受更流畅、更稳定的数字体验。这张日益完善的5G网络,正为贵州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通信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