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搬家”加速,3年期大额存单一单难求
创始人
2025-11-28 12:15:49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曾备受储户青睐的中长期大额存单,正从银行货架悄然“消失”。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六大国有银行及多家股份制银行手机App上已无5年期大额存单在售。不仅如此,3年期大额存单也普遍“额度紧张”甚至“售罄”,部分银行仅保留2年期及以下产品。

在业内看来,这一现象是银行在净息差持续承压背景下,主动优化负债结构、降低成本的直接举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42%,仍处于历史低位。压降高成本的中长期存款,已成为银行稳定盈利能力的共同选择。

记者查询多家银行App发现,目前尚存的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普遍集中在1.5%至1.8%区间,尽管已是“1字头”,但依旧供不应求。农业银行App显示3年期产品“额度紧张”,工商银行和兴业银行则直接标注“售罄”。

某股份制银行人士分析称,大额存单特别是中长期产品,是银行成本较高的负债来源。在息差不断收窄的压力下,压降此类产品是银行优化负债结构的直接手段。此外,此举也能避免在未来利率进一步走低时,被长期高息存款锁定成本。

东方IC

这一调整趋势已从大行蔓延至地方性中小银行。近期,内蒙古、浙江、云南、河南等多地村镇银行纷纷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部分银行甚至直接取消了5年期定存产品。

随着传统存款产品吸引力下降,居民储蓄正呈现出明显的“搬家效应”。央行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比下降,而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比显著提升5.6个百分点。其中,“银行非保本理财”成为居民最偏爱的投资方式。

资金流向的变化在数据上得到印证。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2.13万亿元,同比增长9.42%。中信建投研报预测,在存款持续“搬家”的助推下,2026年银行理财规模有望达到38万亿元,实现至少10%的增长。

分析人士指出,银行与储户正在适应新的利率环境。对银行而言,负债成本管控是长期课题;对储户而言,则需要建立理性预期,考虑国债、低风险理财、债基等多元化资产配置,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寻求更高回报。(文馨)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香港大批市民自发排队献血 (来源:北京时间)转自:北京时间 【#香港大批市民自发排...
阿朵分享“围更年期”养生经,《... 转自:扬子晚报《乱“室”英雄》最新一期在湖南卫视、芒果TV播出,卞栎淳、陈怡多、井胧组成“乱室英雄”...
茌平农商行2位董事更迭,行长信... 来源:泰山财经泰山财经记者 林俊洁近日,山东茌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茌平农商行”)工商信...
核心技术人才牵动  台积电与英... 中经记者 吴清 北京报道11月27日消息,据台媒报道,日前,台积电前资深副总经理罗唯仁离职前“扛走2...
深圳:大力推进龙岗区开展全国数... 格隆汇11月28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印发了《深圳市关于加快全屋智能应用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