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化新网)
11月22日至24日,2025中国—东盟国际工业博览会(广西)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作为深化中国—东盟产业链供应链融合的重要平台,本届博览会以“跨境协同·共享发展:共建中国—东盟产业新生态”为主题,聚焦石油化工、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吸引超300家国内外企业参展,其中东盟采购商近百家,吸引了上万名专业观众到场观摩交流。当前中国与东盟产业合作持续升温,据海关总署数据,今年前8个月我国对东盟进出口达4.93万亿元,创同期历史新高。广西凭借西部陆海新通道等物流优势,正成为企业布局面向东盟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优选地。
石油化工展区为本次展会“重头戏”,展览面积占比达35%,集中展示绿色炼化、高端化工材料等前沿成果。中国石油广西石化携自主研发的低硫船用燃料油生产技术亮相,该技术可使硫含量降至0.1%以下,其年产150万吨芳烃联合装置模型引越南石化、泰国PTT等企业驻足洽谈。据展会现场交易统计,展区内3家龙头企业与东盟客商签订合计2.3亿元的化工原料供应协议,其中高纯度聚乙烯产品占比达60%,较去年同类展会签约额增长45%。
智能制造展区人气爆棚,280台协同作业机器人组成的“智能军团”成为核心看点。上汽通用五菱展示的智能岛制造体系,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5种车型柔性生产,自动化率达92%,较传统生产线效率提升3倍。印尼阿斯特拉集团现场表达合资建厂意向,初步计划投资5亿元引入该生产技术。据企业公开数据,上汽通用五菱柳州基地今年1—8月对东盟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出口额达61.8亿元,同比增长66.5%,其中搭载智能控制系统的车型占出口量的72%。
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签约成果丰硕。展区吸引全球20多个国家400余家企业参与,其中东盟企业占比达42%。展会同步发布的《2025年广西碳酸钙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广西超细微碳酸钙产品对东盟出口量年均增长28%。中科卫星展出的“北部湾一号卫星”模型备受瞩目,该卫星具备云雨穿透能力,可精准监测农作物受灾面积,印尼、马来西亚农业部门已初步达成合作意向,计划采购12套卫星数据接收设备。据展会签约统计,62个新能源与化工新材料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额达245.68亿元,占全场签约总额的91%。
本次博览会总展览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多个专属论坛同步举行,包括“中国—东盟绿色石化发展论坛”“智能制造跨境合作峰会”等,吸引超1200名行业专家参会。广西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与东盟绿色技术交易额47亿元,其中石油化工、新能源领域技术交易占比达73%,广西平台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促成作用。
博览会组委会表示,本次展会智能制造、绿色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的成果落地,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在高端制造、绿色产业等领域的标准互认与产业链融合。据海关总署预测,2025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有望突破7.5万亿元,广西将持续以工业展会为纽带,强化区域产业合作枢纽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