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湖晚报)
转自:南湖晚报
N晚报记者 孔嘉敏
通 讯 员 张彬倩 蓝珊华
本报讯 渔歌荡漾马厩港,光影织就水乡图。昨天下午,“令人向往的村庄——2025人文乡村摄影马拉松成果展”在平湖曹桥街道马厩村拉开帷幕。
作为一项聚焦乡村人文风貌的影像盛事,“人文乡村摄影马拉松”自2024年创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两届。今年4月,第二届活动再度启程,全省11支摄影战队、百余名摄影师深入浙江11个设区市的美丽乡村,于10月中旬圆满完成拍摄。他们围绕“文脉厚村、文创富村、文化惠村、文艺塑村、文明润村、人才兴村”六大主题,创作出257件(组)近2000幅专题摄影作品。成果不仅限于静态影像,还延伸出11部乡村宣传片、10本影像档案手工书、11张电子导游图以及近百篇拍摄手记,全方位、多角度记录了浙江人文乡村的变迁与魅力。
人文乡村摄影马拉松活动大众征集赛道共收到作品1万余幅。经主办方评选和公示,最终入选作品62件,其中金质收藏2件、银质收藏4件、铜质收藏6件、优秀作品50件。
马厩村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参与方,在第二届活动启动之初就组建了一支12人的摄影队伍,其中包括2名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5名省级会员及多名摄影爱好者。平湖市摄影家协会主席、马厩战队主理人全敏涛介绍:“历经半年的精心创作,我们以镜头为笔,将马厩村3500年的历史积淀、厚重的人文底蕴与新时代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村民的幸福生活有机融合,完成了一次生动的视觉叙事。”
一张“全村福”,凝聚几代情。70岁的村民张杏英感慨道:“为了拍这张合影,村里老老少少难得聚得这么齐。很多搬走的老朋友多年未见,这次重逢特别开心,这张照片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
人文乡村建设是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的重要载体。马厩村党委书记方春燕表示:“我们将常态化开展摄影课堂培训,鼓励更多村民拿起相机,主动记录家乡的美好变迁。”
“两年来,我们一边摸索完善,一边总结经验,活动越来越成熟。特别是‘全村福’的拍摄,受到各地老百姓的普遍欢迎和点赞,很多乡村都是第一次拍摄‘全村福’,还有一些乡村把拍摄的‘全村福’直接搬进了村史馆。”浙江省摄影家协会顾问、原副主席胡晓阳表示,人文乡村从抽象模糊到具体可感、可珍藏,越来越多的村民从镜头前的“被拍摄者”,变成拿起相机的“记录者”和“传播者”。
一直以来,平湖深入践行“千万工程”经验,探索形成“一张蓝图”“三大体系”“三条路径”的“133”工作法,持续推进人文乡村建设。马厩村、山塘村、徐家埭村、中华村、钟埭村5个村成功入选全省首批人文乡村建设名单,入选数量位居全省首位;12篇经验做法获“浙江文化产业”公众号推广,形成了具有平湖辨识度的人文乡村样板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