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今天下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青吴嘉三地检察机关联合举办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检察开放日活动,现场通报了近年来司法保障创新成果,其中一起“小财务撬动大风险”的陈某职务侵占案,成为检察履职精准护企的生动注脚——从跨区域追赃到风险提示函,检察力量正以柔性执法为企业筑起法治“防护网”。
近年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检察机关深入贯彻最高检优化营商环境部署,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从司法保障、制度构建到服务创新协同发力,为区域企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本次开放日活动以案例为镜,展现了检察工作如何从“办案”到“治理”延伸,其中陈某职务侵占案的办理,尤见匠心。
一案四维:从职务侵占到企业“免疫升级”
在开放日通报的典型案例中,陈某职务侵占案引发关注。被告人陈某曾任上海A公司财务经理,利用职务便利,在办理苏州B公司不动产变更及昆山C公司罚款代缴时,以虚假缴款书平账,累计侵占资金57万余元。检察机关在审查逮捕阶段,没有就案办案,而是深入释法说理,促使陈某认罪悔罪,并协调其家属全额退赃。考虑到陈某妻子生产、家庭需照料,检察机关依法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并推动案件适用速裁程序。最终,法院采纳检察建议,以职务侵占罪判处陈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
案件办结后,检察机关并未止步——针对跨地区关联公司财务监管漏洞,吴江区院向被害单位发出《风险提示函》,建议完善内部财务协调、强化监督机制。企业据此开展专项清查、联合审计,并引入法律培训,从源头上堵住了管理漏洞。这一“办案+治理”模式,体现了检察履职从惩治到预防的深度转变。
司法保障“组合拳”:让企业轻装前行
陈某案是示范区检察护航营商环境的缩影。三年来,三地检察机关对侵害企业权益犯罪“零容忍”,严惩合同诈骗、职务侵占、知识产权侵权等案件925件2117人36单位,有效震慑犯罪。法律监督层面,今年已办理涉企民事监督案件86件、行政检察监督案件109件、公益诉讼案件15件,推动执法司法更规范。
知识产权保护更成为创新“引擎”。青浦区院“商业秘密保护联盟”获评上海市优秀案例,吴江区院“8.08”音乐著作权专案获国家版权局表彰,嘉善县院跨域反向衔接案例入选长三角法治化营商环境白皮书——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中心实质化运行,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制度“路线图”:打破区域壁垒绘就一体格局
示范区检察机关紧扣“一体化”特质,会签《税收精诚共治展望方案(2.0)》《知识产权领域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意见》等文件,建立涉企案件联合会商、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涉税证据调取协同机制已提供线索和证据400余次,为法律监督注入硬核支撑。
顶层设计上,青浦区院出台《2025年检察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明确46项服务举措;吴江区院依托企检服务中心开展“靶向普法”;嘉善县院以专班化运作压实平等保护理念。内外联动中,“青朗联盟”治理网络谣言、知识产权禁止令指引、祥符荡科创站点“一站式”服务等创新,织密了跨域协作网络。
服务“新台阶”:从诉求响应到品牌赋能
检察机关持续延伸职能,畅通企业诉求渠道。今年办理涉企信访36件,通过公开听证促多家影视公司“握手言和”;吴江区院在盛泽镇普法后,助力企业侦破涉案百万案件;嘉善县院针对残疾人员工占比高的企业,制发检察建议保障就业稳定,案例入选最高检典型。
法治宣传与品牌建设同步升级。《示范区知识产权检察白皮书(2022-2025)》系统展现保护成果;“青朗联盟”制定快递行业犯罪审查标准;吴江区院研发涉企社区矫正大数据平台,保障300余人次外出经营;嘉善“善爱•企航”品牌以普法动画、小程序“检企e站”传递检察温度。
随着《长三角示范区营商环境法律监督服务中心工作方案》落地,三地检察机关将以“3+1+N”模式在重点园区设点,推动涉企服务“一网链接、跨省通办”。中心聚焦黑恶势力扰企、违规执法、知识产权保护等十大问题,以数据协同撬动服务升级,为示范区“一体化”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检察动能。
原标题:《从57万侵占案到风险提示函:长三角检察开放日揭密护企新范式》
栏目编辑:顾莹颖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郭剑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