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为巩固提升全市市场监管系统行风建设成效,集中展现全局系统在规范执法、优化服务、提升基层分局工作效能等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带动作用,南京市市场监管局现公布一批行风建设优秀实践案例。
1、秦淮区市场监管局“铁脚板+一梯一策”推动老旧电梯改造
电梯安全关乎群众出行安全与生活品质,老旧电梯更新改造是破解民生“痛点”的关键举措。秦淮区市场监管局秉持“寓监管于服务”理念,创新“铁脚板+一梯一策”工作模式,精准破解老旧电梯更新改造中的资金瓶颈、群众共识等难题。秦淮区局牵头推进住宅老旧电梯安全评估并纳入民生实事项目,通过专业排查建立完善安全档案,以数据夯实决策基础。
针对居民意见不一、资金筹措难等问题,协同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以“铁脚板”攻坚,深入小区入户沟通,算清“安全账”“民生账”,在张公桥小区成功推动560户居民达成共识筹集资金。摒弃“一刀切”模式,为已获批电梯制定“一梯一策”个性化改造方案,强化全过程管控,并创新“超长期特别国债+居民自筹”资金模式。目前,张公桥小区老旧电梯更新项目圆满完成,相关经验获央视专题报道和国办调研关注。
2024年,秦淮区44台电梯更新项目获批660万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补助,项目数量及补贴资金居全市首位;2025年,539台电梯成功获批,争取到国债资金8085万元,以务实的举措守护居民“上下”安全。
【典型意义】
民生工作离老百姓最近,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秦淮区市场监管局以“铁脚板”践行群众路线,用“一梯一策”彰显精准服务,将行风建设要求融入民生工作各环节,创新资金筹措模式破解共性难题,既落实了行风建设“深入基层、破解难题”的要求,又探索出可复制推广的城市老旧设施更新路径,让民生温度与行风成效深度融合。
2、玄武区市场监管局构建消费纠纷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多元化解新模式
消费纠纷化解效率直接影响消费环境质量与经营主体发展信心,玄武区市场监管局以行风建设为引领,聚焦消费维权痛点难点,创新打造“基础夯实、合力凝聚、效率提升”的消费纠纷多元化化解新模式,既守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又为企业减负增效,持续优化区域消费营商环境。
基础建设方面,培育“玄好物”消费维权品牌,依据多维度指标遴选优质商户,推进消费维权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并联合保险公司推出品牌保险,借助保险理赔快速化解小额纠纷。同时深化消费纠纷在线和解(ODR)机制,强化企业维权主体责任。社会共治方面,依托“蓝火银辉”消费维权党员工作室,发挥退休业务骨干优势开展普法与调解;整合监管骨干、律师等专业力量,协同处置重大疑难纠纷。
效率提升方面,以“智慧虹”政企智慧治理平台为支撑,系统构建“数据驱动、智能预处、政企协同、精准服务”的新型消费纠纷化解机制,利用大数据生成企业动态画像实现精准监管,运用人工智能预处理纠纷数据、匹配处置规则,开通电商投诉绿色通道,建立案例数据库并为企业提供定向指导,从源头减少纠纷。
截至目前,玄武区累计发展“玄好物”共建商家60家、ODR企业37家,新增3家消费维权工作站,共处理消费纠纷550条,投诉调解成功率达81.3%;“蓝火银辉”工作室处理投诉400余件,办结率100%;依托“智慧虹”平台,电商主体合规自查率、涉企合规指导覆盖率超90%,企业失信风险同比下降23%,重点领域违法发生率下降31%。区域投诉举报信息平台即将试运行,将进一步实现投诉处置“量质双升”。
【典型意义】
“营造放心消费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部署,也是市场监管部门行风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玄武区市场监管局将行风建设要求贯穿消费维权全流程,以“务实高效、协同共治”为工作导向,系统性破解传统消费纠纷化解周期长、协同弱等突出难题。该实践既严格落实了市场监管系统行风建设“主动靠前服务、精准破解难题”的工作部署,又通过政企协同机制构建、智慧监管技术赋能,有效降低了经营主体合规管理成本与失信风险,显著提升了区域消费满意度与商业品牌美誉度,为市场监管部门以行风建设成效驱动消费环境与营商环境“双向提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本。
3、六合区市场监管局升级共享实验室助力食品小微企业提质增效
食品小微企业普遍面临检测设施不足、技术能力薄弱等发展瓶颈,制约高质量发展。六合区市场监管局以服务企业需求为导向,于2025年启动食品小微企业共享实验室“资源共享+增项扩容”2.0升级工作,构建“设施共享+检测赋能+数据驱动”的新型服务支撑体系,为企业降本增效、防控风险提供坚实保障。
针对企业“检不了”难题,共享实验室引入新型检测设备,新增大肠杆菌、微生物菌群等检测项目,与多家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签订委托检测协议,提供定制化检测服务。为实现“检得准”升级,按产品类别制定共性检验清单,实施“一企一单”数字化管理,动态归集检测数据与留样记录,通过数据比对追溯不合格原因;定期将实验室结果与第三方报告比对校验精准度,并提供规范样品保存服务。
围绕“用得活”目标,在共享实验室建设食品安全工作站,对接企业需求开展多主题培训,链接行业协会、认证机构等资源,在新品研发、标准应用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
今年以来,该共享实验室已开展预包装食品标签、索证索票等主题培训7场次,覆盖肉制品生产及集体用餐配送单位70余家次;新增签约食品生产小微企业3户,为9家企业提供规范样品保存服务;通过检测数据比对分析,助力多家企业优化生产工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显著增强,切实以行风建设实效为企业发展赋能。
【典型意义】
“精准服务经营主体”是行风建设的核心要求,六合区市场监管局立足职能,将行风建设与服务企业发展深度融合,通过共享实验室2.0升级,推动服务从“降成本”向“促升级”深化、从“单次检”向“多维助”延伸。该实践精准回应了食品小微企业对技术服务的迫切需求,既落实了行风建设“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的要求,又通过资源集约化利用构建了新型服务生态,为破解小微企业“小散弱”困境、助力其“精优强”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是市场监管部门以行风建设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探索。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