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巴菲特”陈发树旗下的新华都近日迎来股价大涨,斩获五天四板。在这波股价上涨行情中,新华都的一众股东享受到了股权增值盛宴,但也有人卖飞,其中包括早在2017年便投资公司的阿里,其在2024年末开始对公司减持,如今已退出新华都前十大股东名单。
连日大涨,让新华都站到了资本市场的“聚光灯”下。
11月27日,新华都盘中涨停,收报10.59元/股,最新市值为76.23亿元,公司收获五天四板。
据悉,新华都原为福建省老牌零售企业,实控人是被称为“中国巴菲特”的陈发树,近年来完成转型,剥离传统零售业务,聚焦互联网营销业务。此次公司股价大涨,是因为恰好踏中了跨境电商、AI商业等多个热门概念。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新华都股价大涨,公司一众股东可谓是享受了资本盛宴,但阿里却“卖飞”了新华都。
据悉,2017年9月,阿里成都、杭州瀚云以8元/股的价格合计受让新华都6845.64万股股份,总花费约5.48亿元。但此前新华都股价已在6元左右徘徊许久。自2024年11月开始,阿里成都及杭州瀚云开始减持,到今年三季度,均已退出新华都前十大流通股东行列,恰好错过了这波“回本”的机会。
新华都五天四板
沉寂许久的新华都在二级市场上“争了一口气”。
11月27日,新华都开盘涨停,后涨幅回落,截至收盘微跌1.85%,报10.59元/股,最新市值76.23亿元,而此前公司已经四个交易日涨停,收获五天四板。
股价大涨期间,新华都曾披露股票交易异动公告,表示公司近期经营情况正常,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
据悉,新华都是福建省老牌零售企业,2023年完成战略转型,剥离亏损超市、百货等传统零售业务,聚焦以全资子公司久爱致和为经营主体的互联网营销业务。如今新华都的主营业务模式是以数据研究为基础的互联网营销业务,包括全渠道电商销售服务、产品研发及营销服务和数字营销服务等。
而新华都本轮股价大涨,主要得益于身披多个热门概念。
例如,公司具有跨境电商概念。财报信息显示,新华都与行业头部品牌以及京东、淘宝天猫、抖音、美团、快手、拼多多、微信、唯品会等国内主要电商平台建立了深度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TikTok、Lazada、Tokopedia和Shopee等境外电商平台布局跨境电商业务,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同时,新华都在AI上也有布局,据介绍,公司基于电商场景和AI大模型集成了包括“知猪侠”、“久爱智行”、“久爱智库”在内的系统集群,自主研发并上线AI SaaS平台“麦点洞见”。
业绩方面,新华都此前的表现一直不温不火。2022-2024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0.22亿元、28.24亿元、36.7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5亿元、2.01亿元、2.6亿元。
2025年前三季度,新华都实现营业收入24.46亿元,同比下滑11.84%;归母净利润为1.78亿元,同比下滑6.51%。出现营收、归母净利润双降。
阿里“卖飞”
伴随着新华都股价大涨,最苦闷的莫过于“卖飞”的阿里。
据悉,2017年9月,为引入战略投资者,新华都控股股东新华都集团与阿里巴巴(成都)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阿里成都”)、杭州瀚云新领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杭州瀚云”)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后者以8元/股的价格,合计受让6845.64万股新华都股份,共出资5.48亿元。
彼时新华都是福建头部零售企业,阿里则正发展新零售业务,而近年来阿里逐步调整新零售业务,先后卖掉了所持银泰百货、高鑫零售股权。同期,其也对新华都进行了减持。
据新华都此前公告,2024年11月至2025年4月期间,杭州瀚云、阿里成都合计减持新华都3246.34万股股份,将持股比例下降至了5%以下,交易价格在6.20-6.49元之间。
此后,杭州瀚云及阿里成都继续减持,在2025年二季度、三季度,先后退出新华都前十大流通股东席。而在此期间,新华都的股票均价为6.95元/股。若不考虑持股期间分红,阿里对新华都的投资可能还没“回本”。
不过,新华都也有股东通过提前“埋伏”,成功“吃肉”,其中包括“牛散”洪泽君。
资料显示,洪泽君是资本市场上的“超级牛散”,以善于抄底著称,曾投资杭萧钢构、海马汽车、宇通客车、滨江集团等,均获得了数亿元的浮盈。
早在2015年三季度,洪泽君就曾持有新华都股票,不过到2016年一季度末便从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席消失。2021年二季度,洪泽君再度买入新华都3137万股股票,彼时,新华都的股票均价仅4.43元/股。此后他数次调仓,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共持有3348.70万股公司股票,占总股本的5.11%,是公司的第四大流通股东。若洪泽君的持股目前未发生变动,按新华都最新股价估算,其最新持股市值达3.55亿元。
“中国巴菲特”陈发树
需要注意的是,新华都的实控人是被称为“中国巴菲特”的陈发树,此次公司股价大涨,其持股市值也水涨船高。陈发树通过直接、间接持有公司约30.15%的股权,最新持股市值约22.98亿元。
此外,陈发树的兄弟陈志勇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持有公司1741.52万股股份,最新持股市值达1.84亿元。
而与众多资本大佬类似,陈发树的创业故事也颇为传奇。
资料显示,因家境贫苦,陈发树小学四年级便辍学,16岁到一家林场当搬运工,摸清木材生意门路后,自己也开始做木材商,由此赚得了第一桶金。
后来陈发树盘下了一家杂货店,起初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生意越做越大,到1997年,陈发树的“华都百货”已经成为福建较为知名的民营百货企业。
1998年,陈发树与弟弟陈晋江“分家”,华都百货一分为二,也就有了如今的“新华都”。2006年11月,新华都购物以2830万元收购了龙岩市最大的连锁超市辉业购物广场,一跃成为福建省内仅次于永辉的本土第二大连锁经营零售超市。2008年,新华都成功在A股上市。
不过,零售业务之外,陈发树更为人所熟知的,是在资本市场上的投资。
2000年,紫金矿业改制,陈发树入股了这家彼时名不见经传的“穷矿”。而后来紫金矿业在技术上实现突破,让公司的可采储量从5.45吨一夜暴增至200吨,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金矿”。
同时,国际金价开启一路狂飙,2008年紫金矿业回归A股,次年,公司限售股解禁时,陈发树手中持有的紫金矿业股权市值超200亿元,这也让他以250亿元的身家坐上了福建首富的宝座。2010年,陈发树又以274亿元身价跻身当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12名。
与之对比,陈发树对云南白药的投资则颇具争议。
据悉,早在2009年,陈发树就与云南白药第二大股东红塔集团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陈发树以22亿元收购红塔集团持有的云南白药12.32%的股份。但这笔交易由于云南红塔母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的反对未能达成,双方因此陷入股权纠纷。陈发树还将云南红塔告上法庭,但最终仍与云南白药擦肩而过。
不过,陈发树仍对云南白药念念不忘,2016年,云南国资对云南白药的控股股东白药控股进行改制,新华都集团顺势入股,取得了白药控股50%的股权,斥资超250亿元。2019年,云南白药反向“吸收合并”白药控股,实现集团整体上市。
资本运作完成后,云南白药无实际控制人,新华都集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云南国资“平起平坐”,陈发树则担任云南白药联席董事长。而陈发树加入后,云南白药开始“醉心”炒股,也引得外界争议不断。
2024年1月,云南白药终于宣布不再“炒股”。据其披露,在进一步聚焦主业、谨慎投资的原则下,公司已于2023年三季度退出全部二级市场证券投资,并计划2024年不再开展二级市场证券投资业务。同年5月,云南白药公告,陈发树、陈焱辉父子不再担任云南白药及控股子公司的任何职务。
责任编辑丨汪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