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理想汽车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正式发布。在2025年第三季度基本完成预计交付量,单季度营收274亿元、前三季度营收835亿元,新势力领先,研发保持高投入,全年预计达到120亿元,其中AI领域占比超过50%。现金储备98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20万元以上纯电市场加剧竞争的情况下,理想三季度发布的两款纯电SUV理想i8和理想i6订单大超预期,达到10万台,产品定义能力再次得到印证。
从企业利润情况来看,三季度剔除MEGA召回成本影响,公司整体毛利润为20.4%,在行业竞争加剧下依旧保持强劲的经营韧性。
业内普遍认为,理想汽车第三季度财务数据出现波动,是受到销量结构转型的影响,这也是理想汽车从增程转向增程+纯电“两条腿”走路的必经阶段。“降量但毛利稳”是大部分投资者对理想第三季度财报给出的中肯评价,核心在于“创新转化为产品力,产品力锚定用户价值”的理想汽车底层逻辑仍旧被大众所认同——对于现在的理想汽车来说,此时就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拳击手,在必要时收回自己的惯用手,蓄力之后再全力挥击出去。
凭创新打开新赛道
当下的中国汽车市场,很多人将车企间的竞争比喻成一场马拉松。不过对于理想汽车来说,这场比赛更像是一次变速跑:理想ONE的时代对理想汽车来说是冲刺跑,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和成本控制下,聚焦产品力打造,迅速建立市场认知。
开局的冲刺跑,理想汽车的表现近乎完美——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个中国品牌可以做到30万元以上车型月销量过万,理想汽车以新势力的身份,仅用24个月时间就打破了这一僵局。
理想汽车第一阶段的成功,在业内被公认为是“产品定义”的成功。理想ONE无论定位、功能、配置,均与有娃家庭的实际使用需求精准匹配。不过“冰箱、彩电、大沙发”新三件套仅是表面配置,“以家庭用户痛点为创新原点”的决策逻辑才是理想ONE火爆的原因。
举例来说,在理想ONE之前还没有车企在量产车上推出过四音区语音控制功能,为了提升家庭乘员的体验感,这需要解决语音算力端、系统语音模型、车内工程学等一系列问题,理想汽车研发团队并没有回避这些问题。站在产品经理的角度,“车卖给谁”确实是需要时刻给到自己的灵魂拷问,而对于理想汽车来说,则在此基础上加入了“用户洞察—技术落地—成本控制”的闭环能力——这也是理想创新体系的准则:不做无的放矢的创新,只做“能解决用户真问题”的创新。
双线战略,用户拿订单投票
最初的冲刺跑让理想汽车甩开了与竞争者的身位,也为企业争得了新势力领头羊的位置。随着理想ONE、理想L系列先后得到市场认可,理想汽车成为第一个营收突破千亿元且第一个实现盈利的新势力车企。
不过,理想汽车开拓的“城市用电、长途用油”的增程车市场,风向也在发生着悄然改变,多款同类产品在并不长的时间里投向市场。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增程车年销量仅为3.2万辆,至2024年已经达到116.7万辆,这期间共有超过30家主流车企推出了增程产品,市场由蓝海迅速变为红海。
此时的理想汽车,选择了再次提速,用增程+纯电的双线战略打开新的市场空间。实际上这一决策在2020年就埋下了伏笔,在理想ONE大卖的同时,理想汽车已经开始布局研发下一代纯电产品。
2024年理想MEGA上市时,人们最初将焦点集中在这款纯电MPV的造型设计以及功能配置上,很少关注这款车背后的技术攻坚——针对纯电动车多年来始终解决不了的能耗痛点,理想汽车研发团队从热管理系统、基础材料科学、电池技术迭代等多个领域入手,竭尽全力让每一度电都能转化为给到用户的续航里程。最终,这款行业内第一款5C纯电车型斩获50万元以上高端纯电市场销量冠军,再次证明了理想汽车的创新底色。
2025年,理想汽车在纯电动车市场迎来进一步释放:i8与i6两款纯电SUV车型先后上市,VLA司机大模型、理想同学智能体,全新5C磷酸铁锂电池、自研碳化硅电驱系统和碳化硅芯片等创新配置的搭载,让i系列迅速收获了超过10万台订单。当理想汽车在20万元以上纯电动SUV细分市场超越特斯拉跃升首位时,市场也看清了理想汽车的纯电战略并不是“跟风布局”,而是在以创新构建技术壁垒,用储备应对市场变化。
未来向好信号拉满格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中国汽车市场这一轮发展周期也来到了“分水岭”阶段。上半场理想汽车与竞争对手们寻找的是增量市场,而即将到来的下半场则明显将是一场针对存量市场比拼耐力的技术博弈。
对许多企业来说,自身的发展路径并不总是清晰可见,绝大多数情况是在逐渐走近的过程中一点点看清脚下的道路——理想汽车显然不在此行列之内,凭借对行业的深刻洞察,理想汽车已经用创新布局锚定了未来方向。
2026年,在从增程一张牌升级为手握增程、纯电两张牌之后,理想汽车的产品策略将更显定力。增程产品方面,理想汽车将全面聚焦产品力的升级;纯电动车方面,更是会延续“集中创新资源做精品”的思路,减少SKU数量,从而为用户提供强的产品力和性价比。
更具竞争力的产品,需要底层创新能力的强有力支持。在研发方面,理想汽车不吝惜投入,在刚刚过去的2025年第三季度,理想汽车的季度研发费用已经达到30亿元。真金白银全部投向了“全栈自研”的关键领域:自研芯片提升算力水准,智能操作系统打通车机与生活场景,大模型下的智能辅助驾驶让用户出行更便捷、更安全······由此构建起来的技术护城河,都将成为理想汽车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的胜负手。
站在2025年末回望,理想汽车的发展路径已超越“单一车型成功”或“某条赛道领先”的维度,形成了“用户洞察—技术创新—产品落地—战略迭代”的完整闭环。财报往往只能反映某个阶段企业的财务健康度,而长期的、成熟的创新体系是一个企业能否长期向好的核心。当很多企业在为短期销量焦虑时,那些能沉下心做研发、盯用户、谋长远的企业,终将在马拉松的终点线前脱颖而出——而理想汽车,已经站在了正确的赛道上。
(声明:本文为广告推广,内容由第三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