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跳广场舞时突然漏尿,出门总揣着尿不湿,难言之隐把我逼得不敢出门。”67岁的张阿姨曾被盆腔器官脱垂和尿失禁困扰数月,直到走进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五院”)盆底中心,才在“西医精准攻坚+中医辨证调理”双重助力下重归广场舞队伍。
近日,记者从五院召开的“盆底疾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学习班获悉:作为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尿控盆底疾病诊治分中心阵地,该院以学科细分与协同作战的模式,为诸多老年盆底疾病患者破解困局,至今累计手术治愈近2万名盆底患者,其中包含千余例复杂性病例,摸索出一套成熟的诊治方案。
老龄化社会盆底疾病看似事小,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堪称“社交癌”。初步统计显示:压力性尿失禁在我国成年女性中发病率在18.9%至30.2%之间,也即每三 至五 位女性中就有一 位受到不同程度尿失禁的困扰。绝经后女性发病率可高达40%以上。至于盆腔器官脱垂,总体发病率在成年女性中为9.6%至15.2%。60岁以上老年女性中,通过检查发现的脱垂比例可高达50%至75%。
如何让更多中老年人群享受健康有尊严的生活?作为全国首批开展盆底诊疗单位,五院早在六年前率先打造区域性盆底中心诊疗模式,实现“挂一个号,看全专科病”。数据显示:该中心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的患者,整体有效率较单一疗法提升20%-25%,术后康复周期缩短三分之一。
张阿姨就从中深深得益。之前她因患中重度盆底脱垂,出现压力性尿失禁,生活质量苦不堪言。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尿控盆底疾病诊治分中心主任王阳赟介绍:团队创新开展微创功能盆底重建术,精准加固松弛的盆底筋膜与韧带,运用自主研发的“Locking type”技术,将这类中重度盆底脱垂患者并发症降低至0.65%,实现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团队还开展“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体表仅需两个0.5厘米小切口,为张阿姨完成尿道支撑结构重建,术后控尿效果立竿见影。
除了创新术式外,慢性盆腔痛、膀胱过度活动症等疑难杂症,团队则构建出“阶梯式”治疗体系。具体说来,对药物治疗无效的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采用骶神经调控术,通过精准刺激骶神经改善膀胱功能,有效缓解尿频尿急症状;对盆腔粘连引发的慢性盆腔痛,结合粘连松解术与神经阻滞技术,阻断疼痛信号传导……
上述这些与中医调理结合后,实现“治标与治本”的双重效果。王阳赟解释:面对高龄、基础病多且不耐受手术者,中医针对患者核心病机制定个性化方剂,配合西医对症处理,通过中药调理改善盆底功能。87岁的刘奶奶患有慢性盆腔痛,合并高血压、房颤,团队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剂为主,配合西医止痛药物规范使用,仅一个月就帮助老人显著缓解疼痛,家属为此感激不尽,“谢谢你们帮助老人极大改善了生活!”
中医干预贯穿盆底疾病的治疗全程。专家解释,术前通过望闻问切判断患者体质,针对气血亏虚、肝肾不足等病机开具中药方剂,调理脾胃功能与气血状态;术后采用中药内服结合电针刺激关元、气海、三阴交等穴位,配合中药熏洗,改善盆底肌群血液循环,加速功能恢复。
至于合并多种基础病的复杂性盆底疾病患者,团队还集纳泌尿、妇产、麻醉、营养、中西等多学科共同会诊,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就在不久前,团队为一位94岁合并糖尿病、冠心病的全盆底脱垂患者实施联合手术,通过术中生命体征精准监控与微创技术结合,完好清除病灶。
将探索出的成熟诊治经验延伸至基层。迄今,五院已构建覆盖“社区筛查-上级诊疗-社区康复”三级诊疗闭环。据统计,闵行14家社区医院作为前哨近三年已完成三万余人次盆底疾病筛查,患者通过绿色通道快速转诊,术后再回归社区接受中医调理与康复指导,实现良好的分级转诊。医院同时培育了70余名基层医生,建立四个国家级培训基地,诊疗方案已在云南、新疆、长三角及上海西南地区推广应用,以此传递专业知识,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群重拾生活的尊严。
原标题:《老龄女性这个“社交癌”苦不堪言,上海这家医院探索模式为患者重拾生活尊严》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雍凯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顾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