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经济:“旧”市场带动新消费
创始人
2025-11-27 15:57:07

转自:中国质量报

□ 胡立彪

近日召开的2025二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透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二手经济市场规模约为1.69万亿元,同比增长28%,近6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目前,我国二手商品流通已从单纯的实用性和经济性消费行为,转变为融合绿色、个性与智慧的新型消费模式,二手经济正在实现从“拾遗补阙”到“价值新生”的蜕变。

曾几何时,“二手货”3个字总让人联想到陈旧、廉价与不得已的选择;而今,在循环经济与绿色消费的浪潮中,二手经济正以全新姿态重塑着我们的消费生态,成为拉动新消费的重要力量。这不仅是一场消费模式的变革,更是一种生活哲学的革新,彰显出“旧”市场中蕴藏的巨大能量与无限可能。

二手经济的繁荣,映射出消费文化的深层变革。在物质丰裕的今天,许多消费者逐渐摆脱对物品的纯粹占有欲,转而追求更具理性与可持续性的消费方式。他们不再将“全新”视为消费的唯一标准,而是更加注重商品的实用价值与个性表达。这种转变使得二手交易从过去的“将就”选择,升级为如今的“讲究”行为——在二手平台淘一件有设计感的老式家具,不是出于经济拮据,而是为了寻找独一无二的生活美学;购买一款保养良好的二手奢侈品,不仅节省开支,更体现对物品生命周期的尊重。这种“使用而非占有”的新消费理念,为二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

二手经济的价值远不止于为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商品那么简单,其通过多重赋能,催生了丰富多样的新消费场景。在经济层面,二手交易激活了庞大的存量市场,将“沉睡资产”转化为“流动资本”,创造了新的商业机会与就业岗位。在环境层面,二手经济是绿色低碳生活的重要实践,每一件被循环使用的物品,都减少了对新材料的需求,降低了能源消耗与碳排放。二手经济还催生了全新的消费生态,专业的二手鉴定、评估、修复服务应运而生,二手商品直播带货、二手交易社区等新模式不断涌现,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消费市场的层次与内涵也因此变得更加丰富。

二手经济勃兴,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强力驱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了传统二手交易的痛点。智能估价系统为卖家提供合理参考,高清图片与视频展示还原商品细节,信用评价体系构建交易信任基础,便捷的物流与支付系统完成交易闭环。这些技术创新大幅降低了二手交易的信息不对称与交易成本,提升了用户体验,使二手消费从小众爱好走向大众日常。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社交元素的融入为二手经济注入了新活力。一些平台引入社区功能,用户不仅可以交易商品,还能分享穿搭心得、交流使用体验,形成以兴趣为核心的社交圈层。这种“交易+社交”的混合模式,增强了用户黏性,丰富了二手平台的价值内涵,让“旧”物交易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二手经济发展迅猛,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品质保障依然是核心痛点,商品描述与实际状况不符、假冒伪劣等问题时有发生;售后服务体系尚不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有待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任重道远,交易纠纷解决机制需要优化;社会观念中仍存有对二手商品的偏见,市场教育还需深化。

面对这些挑战,构建健康有序的二手经济生态系统至关重要。这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平台方应加强品控管理,完善信用体系,优化服务体验;监管部门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明确权责界限,规范市场秩序;消费者要培养理性判断力与维权意识,同时以开放心态接纳新的消费模式;媒体与社会舆论则应积极引导,传播绿色消费理念,消除对二手交易的刻板印象。

发展二手经济,不是对传统消费的简单补充,而是指向一种更加成熟、理性、可持续的消费文明。它打破“获取—使用—丢弃”的线性消费模式,构建起“生产—使用—循环”的闭环系统,完美契合了绿色发展的时代要求。随着技术持续进步与消费理念不断成熟,二手经济有望从当前的主流补充,发展为未来消费体系的重要支柱。一方面,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商品溯源的可靠性,增强交易信任;另一方面,循环经济理念的普及将推动更多消费者接纳二手消费模式。同时,随着标准化、规范化的行业体系逐步建立,二手交易将变得更加便捷、透明、可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深蓝靠“国资搭台”接盘北京现代... 来源:@国际金融报微博对于深蓝汽车而言,接手重庆工厂是其产能布局的关键一步。近日,有消息称,北京现代...
投资者提问:请问当前股东人数是... 投资者提问:请问当前股东人数是多少?董秘回答(三夫户外(维权)SZ002780):您好!为确保信息披...
瑞普生物:公司及下属公司获得猫... 每经AI快讯,11月27日,瑞普生物(300119.SZ)公告称,公司及下属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
亚辉龙(688575.SH)取... 亚辉龙(688575.SH)发布公告,公司于近日收到了由BSI Group The Netherla...
天津港集疏运专用货运通道跨津山...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转自:中国交通新闻网11月26日8时50分,由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