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北京11月27日电(记者 杨煜)11月26日,星图测控(BJ920116)发布由156颗卫星组成的“星眼”太空感知星座计划。太空感知卫星是“保护卫星的卫星”,可对太空中的在轨航天器、太空垃圾、火箭残骸、小行星碎片等目标实施监测,从而发现在轨航天器的潜在碰撞风险。
欧洲航天局(ESA)发布的《2025年太空环境年度报告》显示,大于10厘米的太空碎片超过5万个,在1厘米到10厘米之间的太空碎片约有120万个,在1毫米到1厘米之间的太空碎片约有1.4亿个。这些碎片以每秒数公里的高速运行。
此前,国内外已陆续推出太空态势感知星座计划。例如,加拿大公司North Star Earth&Space曾提出建设52星低轨Skylark星座,2024年已发射首批4颗卫星;今年9月5日,开运联合公司发射了广视星座的第一颗卫星,总星座计划发射24颗。
与国内外同类星座计划相比,星图测控的卫星规划数量翻了数倍。对此,星图测控董事长胡煜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国外的地基感知手段相比我国更加发达,因此其天基感知手段可能更多是一种补充。同时,胡煜表示,太空感知只是太空管理的第一步,犹如地图对导航的作用。然而,与地面相对静态的环境不同,太空中的所有目标均处于高速运动状态,管理复杂度更高,未来还需解决高精度定轨等问题,因此,天基感知一定是重点发展方向。
太空感知卫星的部署将在多大程度上减少碎片碰撞事件的发生?对此,星图测控总经理牛威回应称,太空交通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感知卫星就像这个系统的“眼睛”,通过在轨实时监测太空目标、分析碰撞风险,为规避决策提供建议,但要实现更好的太空交通管理,在感知系统之外,还需要卫星所有者、航天从业者参与协作。
当前,全球太空监测能力仍显不足。牛威表示,公司系统主要针对10厘米以上太空目标,对于厘米级及以下的碎片目标,还需要行业共同发挥聪明才智,建设更好的监测系统、响应机制和规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