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载 他的朦胧世界终显清晰
创始人
2025-11-27 15:01:50

“不用了,我自己能走。”在上海大学医学院附属眼科中心(普瑞眼科医院)病房内,河北籍运动康复师小陈(化名)轻轻推开妻子的搀扶手,稳稳站起——这是他与先天眼疾抗争四十年后,首次清晰看见妻子泛红的眼眶。

今年40岁的小陈,右眼天生无光感,左眼仅存微弱视力。凭借手感与经验,他从事运动康复工作十余年,却在五年前因突发白内障陷入绝境:左眼仅剩模糊光晕,无法判断距离,工作中难察患者动作反馈,生活里需人搀扶,甚至险些撞到路边孩童。他辗转北京多家医院,或因小眼球、眼部结构异常被拒,或手术未能成功植入人工晶状体,视力重建失败。

半年前,小陈慕名找到上海卢奕教授名医工作室。检查显示,他合并先天性虹膜缺损、眼球震颤、角膜及眼球偏小等多重问题,人工晶状体植入难度极高,手术堪称“地狱级”。卢奕教授团队为小陈做了充分的术前评估,制定了详细且精密的手术方案,并凭借丰富临床经验成功完成手术。

术后第二天,当小陈缓缓睁开左眼时,他先是愣了几秒,随即指着天花板上的吊灯,激动得声音发颤:“我看到灯了!”术后1周复查,小陈的视力恢复超出了预期效果。对先天眼疾缠身四十年、曾连走路都怕撞到人的他来说,这样的恢复程度已经足以改变生活。

如今的小陈不仅恢复了正常生活,更解锁了曾经遥不可及的生活乐趣:既能精准瞄准屏幕上的目标,酣畅淋漓地玩转心仪已久的射击游戏;还能清晰看清歌词,跟着熟悉的旋律唱卡拉OK,活成了自己曾经向往的模样。

卢奕教授表示,小陈的案例并非个例,我国每年有数十万复杂白内障患者,其中不少人因眼部结构异常而视力缺损。“随着人工晶状体技术的发展和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很多以前的‘手术禁区’现在都能突破。”他提醒,复杂白内障患者就诊时,要选择有丰富经验的医生和正规医院,术前与医生充分沟通,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就放弃治疗,坚持就有可能迎来光明。

本报记者 左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香港就宏福苑维修或涉贪污展开调... (来源:今晚报)转自:今晚报 #香港起火大楼内发现生还者...
保利发展:“22保利11”公司... 观点网讯:11月27日,保利发展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披露“22保利11”公司债券回售实施结...
威唐工业:公司主营业务仍主要集... 投资者提问:您好,请问公司液冷接头UQD技术突破,已应用于数据中心,还可以应用到哪个领域?这项业务年...
「微光力量」让科技更有温度!用...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石飞月 北京报道科技助残已从以往主要依靠人文关怀与社会...
投资者提问:全球AI芯片算力爆... 投资者提问:全球AI芯片算力爆发带动AI数据中心电力缺口激增,SOFC因高效稳定成为核心供电方案,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