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中央定调 + 马云预言兑现,2026 房价两大转向来了
创始人
2025-11-27 12:12:25

2017 年杭州全球峰会上,马云 “八年后中国最便宜的就是房子” 的预言,在当时楼市狂热的背景下被视作天方夜谭。而今,2026 年作为 “十五五” 规划开局之年,房地产市场站在新旧模式转换的历史节点,中央 “房住不炒” 的长期定调与马云当年的预判形成奇妙呼应。全国二手房挂牌量已突破 850 万套,70 个大中城市房价分化态势显著,2026 年楼市将迎来两大核心转向,彻底重构购房成本与风险逻辑,刚需、改善及投资者需重新审视置业决策。

一、转向一:区域分化白热化,从 “普涨红利” 到 “精准择址”​

过去二十年 “全国一盘棋” 的楼市格局彻底终结,2026 年区域分化将进入深水区,这既是中央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必然结果,也印证了马云 “房子回归居住本质” 的核心预言。中央 “十五五” 规划明确提出 “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推动人口向核心城市集聚,直接导致楼市呈现 “冰火两重天” 的分化格局。​

从城市层级来看,一线及强二线城市展现出强劲韧性。国家统计局 2025 年 10 月数据显示,上海新房价格逆势上涨 0.3%,同比涨幅达 5.7%,成为一线城市中的 “独苗”;杭州、成都等新一线城市 2025 年人口净流入均超 20 万,产业升级与人口虹吸效应支撑住房需求,中指研究院预测其 2026 年新房销量降幅将明显收窄,核心板块或出现价格回升。这类城市凭借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与稳定就业机会,住房需求持续刚性,房价下跌空间被大幅压缩,上海核心区去化周期将降至 15 个月,供需关系趋于平衡。​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缺乏产业支撑、人口持续流出的三四线城市面临严峻调整压力。2025 年三四线城市人口净流出达 312 万人,瑞银预测,2026 年这类城市房价可能额外下跌 10%,累计跌幅将达 22%,“鹤岗化” 现象进一步蔓延。部分资源型城市已出现单价不足千元、总价 5 万元的 “葱价房”,印证了马云 “房子不再稀缺” 的预判。这些城市广义库存去化周期超 30 个月,供需失衡导致房价持续回归居住本质,投资属性基本丧失,曹德旺 “多余的房子赶紧卖” 的提醒在此类区域尤为适用。​

同一城市内部的板块分化同样加剧。北京金融街、上海陆家嘴等核心城区优质房产成为抵御通胀的 “硬通货”,而远郊板块因配套兑现周期长、流通性差,成交占比仅 8.6%。数据显示,上海核心区房价同比涨幅达 5.7%,而江苏盐城某刚需盘同期跌幅超 25%,城市内房价走势背离度已达 13.5%,精准择址成为 2026 年买房的核心必修课。​

二、转向二:供需体系重构,成本与风险呈现结构性变化​

中央 “房住不炒” 的长期定调下,2026 年楼市供需体系从 “增量扩张” 转向 “存量提质”,政策红利精准倾斜刚需,同时购房风险点也发生结构性转移,买房成本与决策逻辑全面改写。​

在成本端,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降低置业门槛。2025 年全国首套房平均贷款利率已降至 3.31%,部分城市低至 3.25%,较 2018 年近乎减半。一套 150 万的房子贷款 30 年,当前可节省利息 64 万元,叠加首付比例下调(部分城市低至 15%)、换房退税、公积金额度提高等政策,刚需购房成本降至历史低位。武汉、义乌等城市更推出差异化补贴,三孩家庭购房补贴最高达 20 万元,直接降低购房者现金压力。中央投入超 4250 亿元预算内投资用于老旧小区改造,地方财政补贴比例达 80%-90%,业主个人负担微乎其微,改造后房源价值显著提升,北京东城区 60 平米老房改造后月租金上涨 300 元,上海静安区小区管网升级后二手房挂牌价上涨 12%。​

但风险结构的变化更需警惕。首先是资产贬值风险,三四线城市及远郊板块房源可能面临 “买后即跌”,部分城市已出现 “降价 40% 仍难成交” 的窘境,这类资产流动性差,未来转手难度极大。其次是负资产风险,在房价回调明显的地区,高点购入且首付比例较低的购房者,可能面临房产市价低于未偿还贷款的困境。最后是交付风险,尽管现房销售政策全面推进,但资金链紧张的中小房企仍存在违约可能,选择品牌房企开发的现房项目成为规避风险的关键。​

供需结构的变革还体现在市场形态上。2025 年前 10 月,重点 30 城二手房交易占比接近 65%,同比增长 5%,“新房遇冷、老房走俏” 的格局将在 2026 年进一步强化。中央 “市场 + 保障” 双轨并行的供给体系全面成型,2026 年新开工保障房将稳定在 200 万套以上,重点集中在一线及强二线城市,既分流商品房需求、平抑房价,也为新市民提供低成本居住选择,推动房价回归理性水平。​

三、2026 年购房决策指南:抓机遇、避风险​

面对两大转向,不同需求的购房者需调整策略,精准匹配市场变化。对于刚需群体,2026 年是政策红利集中释放的窗口期,若已确定在核心城市长期发展,且具备稳定收入与足够首付,可择机入手。建议遵循 “三选三不选” 原则:选择人口净流入、GDP 增速快的核心城市及核心板块;选择户型合理、物业优质的改善型品质住宅(当前改善性需求占比已突破 60%,这类房源更具保值性);选择城市更新片区、轨道交通枢纽等政策支持区域;不选人口外流的三四线城市及县城、不选配套匮乏的远郊概念盘、不选房龄超 20 年的老旧小区。​

改善型购房者应把握 “卖弱买强” 的置换逻辑,优先出售三四线城市或非核心板块的冗余资产,在 2026 年上半年政策红利集中期完成出售,下半年 9-12 月市场预期稳定后购入核心城市优质房源。置换时优先选择品牌房企现房,关注 3 公里内是否有大型超市、三甲医院、重点学校等核心配套,这类房源长期保值性更强。​

对于投资者,房地产 “低风险、高回报” 的时代已彻底终结,曹德旺 “房子就是砖头水泥,没啥投资价值” 的判断成为现实。若需配置房产,应聚焦一线及强二线城市核心区楼龄 5-10 年的次新改善型住宅,这类资产抗跌性强、流动性佳,部分区域已出现 3-5% 的小幅上涨。需坚决抛售三类资产:三四线城市的投资房、房龄超 20 年的老破小、远郊概念盘,尽早止损优化资产配置。​

结语​

2026 年的楼市,既应验了马云 “房价回归居住本质” 的核心预言,也践行了中央 “房住不炒” 的长期定调。区域分化与供需重构的两大转向,让房价彻底告别普涨普跌,买房成本与风险呈现结构性变化。对于购房者而言,摒弃 “炒房致富” 的旧思维,回归居住本质需求,精准选择核心城市、优质板块与品质房源,才能在市场变革中把握机遇、规避风险。房地产市场正从规模扩张走向高质量发展,2026 年将是楼市新秩序确立的关键一年,理性决策、顺势而为才是置业的核心逻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大亚圣象涨0.40%,成交额2... 11月27日,大亚圣象涨0.40%,成交额2888.16万元,换手率0.71%,总市值40.95亿元...
95%区县建成教育城域网 教育... 记者日前从重庆市第二次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了解到,近年来,重庆高度重视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全市9...
统一城乡教师专业技术岗位比例 ... 近日,安徽省印发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统一设置为初、中、...
北斗星通涨1.56%,成交额4... 11月27日,北斗星通涨1.56%,成交额4.17亿元,换手率3.08%,总市值165.70亿元。异...
虚假大学为何年年打年年有 虚假... 距高考还有半个月,民间机构“上大学网”再次公布了第五批“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73所虚假大学被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