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廊坊日报)
转自:廊坊日报
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成员校大厂学校内,一年级的小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朗读课文。(资料片)本报记者 陈童 摄本报讯(记者 马颖劼)近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成果系列新闻发布会教育专场,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十四五”时期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关键举措与实践经验。
五年来,我市教育系统锚定“建设教育强市、办人民满意教育”目标,紧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以党建为引领,以改革为动力,在资源供给、队伍建设、质量提升、生态优化等方面实现全方位突破,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教育动能。
■聚焦扩优提质核心任务 系列举措落地见效
我市教育发展的基础支撑持续加固、愈发坚实。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十四五”期间,全市共实施政府投资中小学校、幼儿园新改扩建项目211个,增加学位12.12万个,保障入学需求。2021—2025年全市共下达薄改资金7.5152亿元,规划新建、改扩建校舍建筑面积13.1万平方米,规划新建、改扩建运动场面积28.4万平方米,购置设施设备40.69万台(件、套、册)。省民生工程和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提质工程项目全部高标准完成。全域推进学校功能教室、图书馆标准化建设,农村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硬件基础。
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制定《廊坊市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规划方案》,推进“一县一案”“一市一策”工作。完成撤并学校36所,撤并中充分保障学生就近入学,闲置校舍则用于托幼、养老、农村社区服务等公益性事业,有效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集团化办学积极推进。“十四五”期间,全市组建覆盖35所高中学校在内的联盟4个,覆盖361所学校在内的义务教育集团(联盟校)75个,通过优质学校对薄弱学校进行帮扶带动,实现“弱校变强、强校更优”的良性循环,促进教育公平。
县中帮扶计划有序推进。指导文安一中与清华大学附中帮扶工作,推动全市18所省级示范性高中与8所县域普通高中学校结对帮扶,河北经贸大学等3所省属高校帮扶文安二中等县域普通高中,普通高中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队伍建设提质增效 师资力量日益雄厚
教师资源配置持续优化。全面推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各县(市、区)常态化开展教师交流工作,全市累计交流教师9013人次,有力促进了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全市共补充在编教师7168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比99.2%,乡村教师占比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