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化新网)
澳大利亚虽仍稳居全球第三大液化天然气(LNG)出口国,但其能源优势的根基正逐渐动摇。目前,澳大利亚天然气主产区西澳大利亚州和昆士兰州与依赖天然气的东南部人口密集区相距遥远,与此同时,严格的监管政策与严苛的环保要求日益阻碍新投资进入,使得澳大利亚天然气市场的长期前景远比其出口排名所显示的更为脆弱。
数十年来,勘探能力一直是澳大利亚油气产业的核心优势:自20世纪60年代起,该国每年发现的油气资源折合石油当量约达10亿桶,但2015年后这一趋势开始逆转。海上勘探活动持续减少,且目前几乎全部集中在人口稀少、本土工业需求有限且可直接对接亚洲LNG接收终端的西部和西北部地区,而全国近三分之二的人口和大部分工业负荷集中在东部,两大区域之间尚无输气管道相连。这导致大多数新的海上油气发现,自然流向LNG出口终端而非本土市场,进一步扩大了天然气生产地与消费地之间的鸿沟。这种结构性脱节已成为澳大利亚能源系统的核心症结,且随着LNG出口规模的扩大而愈发严重。
而严格的监管政策与严苛的环保要求正在阻碍新投资进入勘探领域,勘探活动减少的后果已在产量趋势中逐渐显现。2015年至2021年,澳大利亚全国天然气产量增长逾一倍,从每月约550万立方米升至约1300万立方米,但此后便陷入停滞。过去4年间,产量一直维持在每月平均1300万立方米,这表明若缺乏新的勘探活动,该国天然气产量已触及瓶颈,未来可能面临结构性下滑风险。
在产量停滞不前的背景下,澳大利亚天然气系统的薄弱环节日益凸显。东海岸地区需求持续增长,而本地供应却难以跟上。2016年至2019年,长期低价合同陆续到期后,本土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
州级层面的环保反对声音进一步加剧了供应压力。在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多年来本地民众的反对一直阻碍着新天然气项目的推进。原本可为新南威尔士州供应高达半数天然气需求的纳拉布里煤层气项目,在经历了十年的抗议、诉讼和政治摩擦后,才于2020年最终获批。维多利亚州2017年至2021年期间实施的陆上天然气勘探禁令,使得昆士兰州成为澳大利亚唯一的煤层气生产州。
不稳定的监管环境也在吓跑投资者。2025年9月,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因担忧监管风险、本土天然气供应义务和环保压力,放弃了以190亿美元收购桑托斯公司的计划。埃克森美孚已暂停近期投资,称审批流程与财政政策的不确定性是主要原因。澳大利亚最大的LNG出口设施——伍德赛德能源公司的西北大陆架扩建项目,在历经6年多的审批流程后,才于2025年5月获得临时批准。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曾主导全球LNG市场的澳大利亚,可能很快就需要进口LNG来稳定本土市场。目前多个再气化项目正在推进:Squadron能源公司的肯布拉港接收站预计于2026年年中投产;沃帕克公司已为其维多利亚州菲利普湾项目购置了浮式储存再气化装置(FSRU),计划2029年启动进口;维多利亚州、南澳大利亚州和新南威尔士州还有4座额外的进口接收站正在建设中。但浮式储存再气化装置成本高昂且供应稀缺,一旦进口LNG,本土天然气价格不仅将跟随本已波动剧烈的全球现货价格,还需叠加运输和再气化成本。
正因如此,扩大本地供应,仍是成本最低、排放最少且最具战略意义的解决方案。然而,项目审批流程缓慢、监管义务繁重以及投资者信心动摇,都成为阻碍因素。若澳大利亚无法调整现有政策思路,资本将流向更具投资吸引力的国家和地区。东帝汶已在修订海洋边界后,计划于2026年启动新一轮勘探招标,展现出吸引上游投资的能力,而这正是澳大利亚目前所欠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