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氦”动力,为固体火箭注入“强心剂”
创始人
2025-11-26 09:37:04

  本报讯(霍萍 记者 王越)近日,哈尔滨工程大学航建学院先进固体动力技术团队的研究成果——《微孔注氦型固-气混合火箭发动机比冲增益机制》,被宇航领域顶级期刊《航空学报》遴选为亮点文章。

  据了解,该团队在固体运载火箭动力领域创新提出“注氦型固—气混合火箭发动机”概念,通过在发动机特定位置注入高压氦气,显著提升了发动机的单位冲量,并实现了推力的实时精准调节,从而大幅提高了固体火箭的能效。

  “固体动力运载火箭因其响应快、适应性强,在小卫星发射与快速进入空间任务中具备显著优势,已成为世界航天大国竞相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然而,当前固体动力系统仍面临单位冲量偏低、推力调节不灵活、热能转换效率不高等瓶颈问题。

  针对上述挑战,哈工程航建学院先进固体动力技术团队在负责人王革教授带领下,提出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头部或喷管收敛段注入高压氦气的创新方案。氦气具有化学惰性强、分子量低、绝热膨胀性能优异等特点,如同为火箭注入一剂“强心剂”,不仅有效提升发动机单位冲量,还实现了推力的实时调控。

  团队经过长期攻关,确定了氦气与燃气之间的最优配比。据哈工程航建学院杨泽南副教授介绍,“我们找到了氦气与燃气的‘黄金比例’——1∶4,可使发动机单位冲量提升5.77%。”通过调节氦气注入量,还可实现推力的大范围调节:当氦气注入比例从0增至2∶1时,推力调节范围可达100%至313%。

  此外,该技术还利用氦气高效吸收燃气余热并将其转化为动能,显著提高了固体推进剂的能量转换效率,为未来固体运载火箭推力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据悉,哈尔滨工程大学先进固体动力技术团队隶属于“航行器跨介质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及“多相流体动力学”兴海团队,长期致力于火箭发动机燃烧流动、燃烧稳定性、先进喷管技术、高超声速推进系统、多物理场耦合等方向的研究,并取得一系列原创性科研成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马尾海洋精工产业园全面转入地上... 记者25日从左海集团获悉,位于马尾区罗星街道的马尾海洋精工产业园已于日前完成地下室顶板“正负零”节点...
天成自控涨2.04%,成交额2... 11月26日,天成自控盘中上涨2.04%,截至09:51,报10.51元/股,成交2108.69万元...
电气风电涨2.03%,成交额1... 11月26日,电气风电盘中上涨2.03%,截至09:52,报17.09元/股,成交1.24亿元,换手...
东利机械涨2.18%,成交额6... 11月26日,东利机械盘中上涨2.18%,截至09:52,报16.38元/股,成交617.44万元,...
联动科技涨2.01%,成交额1... 11月26日,联动科技盘中上涨2.01%,截至09:52,报95.30元/股,成交1959.0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