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2026年展望 | 新能源车中游:基本面拐点确立,迎接新一轮上行及技术创新周期
创始人
2025-11-26 07:51:38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25年以来伴随产业链价格逐步企稳、供需结构改善,锂电底部反转趋势显现。展望26年,我们看好锂电新一轮上行周期启动,储能有望成为核心“推手”。同时,以固态电池为主线的新一轮锂电技术大周期加速迎来产业化拐点。

新一轮成长周期来临,储能有望成为核心增长点。新能源车方面,我们认为国内市场受益乘用车带电量提升和新场景持续放量,动力电池需求有望延续较高增速;欧洲市场伴随新车周期启动、需求有望加速回升。储能方面,我们认为随着国内各省容量电价政策出台,独立储能经济性迎拐点,看好2026年国内储能需求超预期;美国市场因关税影响2H25有所抢装,2026年后AIDC配储需求有望贡献新增量,亦有望带动需求超预期。

供需拐点到来,价格反转趋势确立。2025年,在储能带动需求端持续超预期下,产业链供需关系进一步改善,3Q25头部厂商几乎处于满产状态,储能电芯、6F、VC等环节迎涨价。展望2026年,我们预计电池环节资本开支仍有望保持高位、但整体与需求增长匹配,材料环节新增产能整体较少、稼动率有望进一步提升,若储能需求超预期,我们认为价格反转趋势有望延续。

新技术周期开启,固态产业化加速。2025年全固态硫化物电池产业化进入中试阶段,半固态氧化物/聚合物复合路线加速上车。展望2026年,我们认为全固态硫化物电池有望迎来小批量量产及试装车、工艺路线、材料体系亦有望收敛。

投资策略:1)主线一:看好储能需求超预期,带动板块反转趋势加速。重点推荐:锂电材料(6F、VC、铁锂正极)、电池、泛零部件;2)主线二:看好新技术作为锂电板块高斜率的投资方向,26年产业化有望持续突破,重点关注固态电池、钠电池及其产业链;3)主线三:看好政策加码下、充电桩建设回暖,新场景起量或产业趋势确立带来价值重估。

全球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全球储能装机需求不及预期;市场价格竞争加剧致盈利下滑;新技术产业化进展不及预期。

需求:新一轮成长周期来临,储能有望成为核心增长点

新能源车:带电量通胀+场景多元化+海外新车周期驱动26年增长

国内:乘用车单车带电量持续提升,重卡、电动船舶等新领域赋能需求增长。

► 乘用车场景:26年单车平均带电量有望持续提升。根据动力电池创新联盟数据,2H25以来国内乘用车带电量呈上升趋势;向前看,我们看好2026年购置税政策调整、高压快充车型和大带电量增程式车型陆续上市交付,带动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平均单车带电量持续提升。

► 多元化场景:泛交通领域电动化加速,继续看好26年电动重卡需求释放我们观察到25年泛交通领域电动化持续加速。向前看,截至9M25国内重卡电动化率仍低于30%、仍有较大上升空间,我们看好经济性拐点下电动重卡持续放量,同时,重卡单车带电量亦呈上升趋势、25年以来纯电车型带电量提升至400-600kWh区间,对锂电池需求弹性更高;此外,我们预计电动船舶、电动航空等领域2026年亦有望释放一定需求增量。

图表1:新能源重卡带电量持续提升

资料来源:卡车之家,中金公司研究部

海外:看好2026年欧洲全新平台车型周期启动,带动需求加速释放。根据EV Sales数据,2025年欧洲市场在碳排目标考核和新能源车补贴回暖驱动下(德国、西班牙等部分国家新能源车重新补贴),销量复苏较显著、1-3Q25同增25.5%。展望2026年,我们认为欧洲全新平台车型周期有望启动,宝马、大众、奔驰、丰田等全新平台或升级平台新车型有望自2026年陆续迎来新车型量产交付,新平台较原有平台在智能化、集成化等产品性能表现上有较大提升,叠加部分国家补贴具备一定延续性,我们看好欧洲新能源车需求有望加速释放。

图表2:2026年海外市场迎来一轮全新平台车型周期

资料来源:各公司官网,U.S. News,Car And Driver,中金公司研究部

储能:海内外储能需求有望加速释放,AIDC配储贡献新增量

2022-2024年伴随锂电池、逆变器、光伏组件价格持续大幅下降,光伏+储能逐步在众多国家实现平价,进而驱动储能需求放量。2025年以来,随国内各省容量电价政策出台,众多省份独立储能经济性大幅提升、驱动国内大储招标及装机高景气,2026年仍有望维持较高增长;欧洲市场高电价叠加补贴政策驱动工商业及大储需求释放;亚非拉市场光储渗透率低,光储逐步平价下有望持续高增长;美国市场因关税影响2H25迎来部分抢装需求,2026年后AIDC配储需求有望贡献新增量。

图表3:政策层面强调大型负荷调节能力

资料来源:DOE、ERCOT、PJM、中金公司研究部

锂电需求:预计2026年动力+储能电池出货同比增长20-30%

在全球新能源车结构性增长,以及储能经济性拐点叠加数据中心配储驱动需求加速释放下,我们看好2026年全球锂电池需求有望保持较高增速,中性预期下,我们预计2026年动力+储能电池出货约2.4TWh、同增约21%,其中动力电池约1.7-1.8TWh、储能640-650GWh;乐观预期下,若国内出储能政策超预期以及美国数据中心储能需求超预期,我们预计2026年动力+储能电池出货有望达2.5TWh+、同增约29%,其中动力电池约1.7-1.8TWh、储能约750-800GWh。

图表4:全球动力及储能锂电池出货预测(中性)

资料来源:乘联会,中汽协,MarkLines,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SNE,Wood Mackenzie,LCP Delta,EASE,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5:全球动力及储能锂电池出货预测(乐观)

资料来源:乘联会,中汽协,MarkLines,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SNE,Wood Mackenzie,LCP Delta,EASE,中金公司研究部

产业链:供需拐点到来,价格反转趋势确立

2024年以来产业链主动收缩产能扩张,叠加中小产能被迫减产或退出,供需关系得到改善;2025年,在储能带动需求端持续超预期下,产业链整体稼动率逐季回升,3Q25头部厂商稼动率达到高位、部分处于超产状态。展望2026年,我们预计头部电池厂商资本开支仍有望保持高位、行业整体扩张与需求增长匹配,中性预期下我们预计2026年电池环节产能错配度83%、同比略降,而乐观预期下,我们预计产能错配度89%、同比提升;此外考虑新增供给主要来自头部厂商,我们预计电池的格局有望进一步向头部厂商集中。材料环节整体扩张偏谨慎,其中铁理正极、负极、电解液、6F环节2026年供给扩张同比不到10%,大幅低于需求端增长,在中性、乐观预期下,行业产能利用率较2025年均有较大幅度提升、我们预计头部厂商稼动率有望维持高位;隔膜、VC等环节行业供给扩张与需求增长匹配或者小幅低于需求增长,我们预计行业产能利用率亦有望呈现提升趋势。

图表6:锂电供需平衡表

注:1)锂电池产能需求=锂电池产量/合理的产能利用率,以观察理论产能需求与实际产能需求匹配情况;其余材料环节的需求为产量;2)错配度/产能利用率:电池环节采用错配度,用产能需求/实际有效产能,数值越高代表供需错配程度越小;材料环节采用产能利用率;3) 锂电产能需求增速与图表10-11不一致是考虑到中间库存系数

资料来源:中汽协,乘联会,Marklines,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SNE,GGII,CNESA,各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供需改善下,产业链价格逐步进入通胀趋势中。伴随产业链供需改善,3Q25产业链整体稼动率环比向上、头部厂商基本处于满产状态,在下游景气度和高稼动率驱动下,储能电芯、6F、VC等多个环节逐步迎来价格修复,并且涨价有往铁锂正极、隔膜、箔材等扩散的趋势。而展望2026年,基于需求中性预期,我们认为产业链价格整体有望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而基于乐观预期、若储能需求超预期,我们认为对产业链价格通胀形成进一步支撑。

图表7:主要电池厂商储能电池季度价格趋势

资料来源:各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8:六氟、VC、EC价格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量价齐升下,产业链各环节头部厂商利润表有望重新进入扩张区间。我们认为,伴随锂电新一轮周期启动,产业链各环节有望逐步迎来量价齐升趋势,头部厂商利润表有望进入加速扩张阶段。

图表9:锂电池板块季度营收及利润增速

资料来源:Wind,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国际化出海加速,26年有望迎密集投产期

产业链加速落地海外产能,2026年有望迎密集投产期

锂电产业链自2022-2023年开始加速推进全球化制造布局,主要区域以欧洲、东南亚为主,少部分位于日韩、北美。我们基于各家企业建设规划,预计各环节海外产能自2H25末-2026年将逐步建成投产。我们认为,伴随海外产能释放,地缘政治、贸易摩擦等对产业链的风险有望得到改善;同时,中国锂电产业链在成本、技术、制造等方面优势亦有望推动海外电动化和储能发展提速。

图表10:锂电产业链海外建厂梳理

资料来源:各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从产能出海拓展至技术出海,持续挖掘海外业务潜能

宁德时代:推出LRS模式。针对美国等贸易壁垒较高的市场,公司推出技术授权模式(LRS,License、Royalty、Service),宁德时代负责全套知识产权输出,包括建设电池产线、搭建供应链、调试产线设备和管理制造流程,不占股份,收取专利授权费和服务费;而工厂资本开支则全部由车企承担,其对工厂具有100%的产权。LRS模式可实现轻资产运行,降低资本开支并可较好避免关税等潜在风险。目前公司已与福特、通用和特斯拉展开合作,推动公司美国市场业务发展。

亿纬锂能(维权):推出CLS合作经营模式。CLS模式(Cooperation、License、Service)同宁德时代LRS模式类似,将电池企业单纯的生产模式,转变为向外输出技术服务、管理经验、产能安排。2024年,亿纬与康明斯、戴姆勒卡车和佩卡共同在美国成立的独立运营的合资公司生产方形铁锂电池,为公司CLS模式落地的首个项目。

图表11:宁德及亿纬海外技术授权模式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新技术周期开启,固态产业化加速

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突破,市场空间广阔

半固态电池:兼顾性能与经济性,多元化场景打开需求空间

半固态电池具备更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长循环等优势,同时半固态电池的生产工艺与现有液态锂电池产线高度兼容、成本相对可控,在新能源汽车、储能、低空经济和消费电子等领域加快进入商业化量产阶段。展望2026年,我们认为半固态电池将在eVTOL及消费电子等低成本敏感领域持续实现规模化量产,推动半固态电池规模化降本,然后进一步打开其在动力及储能领域的应用空间。

图表12:半固态产业化进展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交易所投资者互动平台,中金公司研究部

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逐步收敛,产业化进程加速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2025年,多家电池厂60Ah车规级固态电芯已下线,全固态中试线逐步落地,例如国轩高科5月宣布首条全固态中试线贯通;亿纬锂能已完成小软包电池组装工艺开发,百MWh的中试线将在2025年投入运行;孚能科技的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可达400-500Wh/kg,公司预计60Ah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将于2025年末实现小批量交付。往后看,为了满足工信部要求的2027年固态电池示范性装车要求,我们预计2026年固态电池即将迎来GWh级别量产线的密集落地,2027开启示范性装车和样车路试,2028-2029年工艺持续成熟和供应链降本持续推进,2030年有望实现商业化量产。我们看好固态电池产业化节奏明确,相关设备、材料端增量环节有望迎来较大投资机会。

► 材料端: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持续收敛,产业化进程加快。1)电解质:硫化物电解质为全固态电池的主流电解质技术路线,硫化物电解质当前成本较高,主因核心原材料硫化锂生产制备成本高;硫化锂生产路线多元,核心关注纯度和降本,降本空间较大。2)正极:中长期往高电压、高比容正极迭代。其中富锂锰基兼具高比容量、低成本,应用前景广阔。3)负极:中长期聚焦锂金属负极。锂金属凭借高比容量+低电极电势,有望成为负极材料的长期迭代方向;锂金属负极工艺主要包括压延法、蒸镀法、自生成负极等,目前商业化加速推进中。4)集流体:多孔铜箔和耐腐蚀铜箔与硫化物体系更为适配。

► 设备端:设备先行,全固态电池设备价值量明显提升。全固态电池在前段和中段引入新工艺和新设备,中段激光焊接设备数量增加,同时后段设备需要升级改造,推升固态电池设备价值量。1)前段:干法技术路线更为适配。干法成膜环节精度要求高、工艺难度较大,设备价值量较高。2)中段:采用叠片替代卷绕,新增胶框印刷+等静压处理等。固态电解质适用叠片工艺、且对叠片的精度要求提升;新增胶框印刷环节、在压力下起到支撑和绝缘作用;新增等静压处理环节、确保固态电解质与电极界面紧密接触。3)后段:取消注液环节,高压化成环节的压力提升。

图表13:硫化锂布局厂商的生产工艺、性能、产能、送样进展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公司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4:固态电池设备厂商布局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公司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钠电:性能迭代+规模化降本,产业化进程有望加速

钠电安全性、倍率性、低温性能更优,下游应用场景包括启停电源、小动力、动力、储能等领域。钠电安全性高,同时倍率和低温性能优异,其中层氧化物路线兼具较高能量密度与倍率性,宁德时代钠电的能量密度已能达到175Wh/kg,并且伴随无负极技术迭代、能量密度将进一步提升,适用于启停电池、两轮车和动力领域;聚阴离子路线循环寿命更长、能够达到10000次以上,主要适用于储能领域、两轮车、A00级以下乘用车等领域。

规模量产后有望实现锂钠平价,打开钠电应用空间。当前钠电成本仍高于铁锂电池,主要由于钠电产业链配套仍未完全成熟,尤其负极硬碳以及电解液有待于规模化降本。考虑钠电池产业链不存在刚性资源瓶颈,伴随钠电池技术进步、供应链完善、以及规模化降本后,其成本相较碳酸锂价格在7-8万元/吨时的铁锂电池仍具有可比拟的经济性,尤其考虑循环寿命后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有望优于铁锂。

钠电产业化进程加速,电池、材料厂商积极布局。1)电池厂商:3月中科海钠发布全球首个钠离子电池商用车解决方案,所用电芯能量密度超165Wh/kg,能在20-25分钟快速完成0-100%充电,快充模式下循环寿命可超8000次。4月宁德时代发布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可实现零下40摄氏度极寒环境一键启动、车电同寿、8年总成本相较铅酸降低61%等;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零下40摄氏度可维持90%以上可用电量、10min实现30-80%SOC、循环寿命10000次。2)材料厂商:11月同兴科技与四川省宜宾市屏山县人民政府签订年产10万吨钠电正极材料及6GWh电芯项目,计划总投资约32亿元。容百科技于2025年仙桃建成6000吨钠电正极中试线,2026年公司计划通过改造并购5万吨以及新建5-10万吨钠电正极产能,2030年目标100万吨产能建设;11月公司与宁德时代签订钠电材料长期供应合作协议,锁定每年不低于60%的采购份额。

图表15:钠电规模降本后有望实现与铁锂平价

注:铁锂电芯成本基于碳酸锂价格7万元/吨测算;钠电测算基于对规模化后的钠电材料价格进行合理假设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百川盈孚,鑫椤资讯,中金公司研究部

充电:建桩景气度边际向好,AIDC打开新成长空间

国内倍增计划托底,欧美补贴政策边际向好。我们认为2026年国内充电桩建设有望受益于政策托底,美国市场或将受益于抢装,欧洲市场或主要由需求端新能源车保有量提升和政策端商用车充电桩补贴驱动。

图表16:欧洲充电桩新增量及累计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BNEF,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7:美国充电桩新增量及累计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DOE,中金公司研究部

充电设备商加速AIDC领域产品突破、或实现价值重估。秉持能量转换效率更高、供电链路更精简、供电可靠性更高的思路,AIDC供电方案从UPS逐步往800V HVDC、SST等架构迭代,其中800V HVDC目前产品进展更快,台达、维谛先后推出针对英伟达下一代800V HVDC架构的解决方案;而SST在英伟达10月13日OCP大会发布的800V AI基础设施白皮书中被官方认可为AIDC供电未来技术方向,商业化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我们认为HVDC方案充电模块与充电桩模块功能相似(均为实现AC/DC转换和变压),二者底层技术相通,且产品电压、功率等规格相近,整体技术较为成熟,目前国内头部互联网厂商和海外英伟达链均已积极拥抱HVDC方案,我们认为2026年800V HVDC方案有望实现批量出货,看好先发绑定头部大厂或大厂供应链的充电模块公司率先受益;而SST在充电模块技术基础上还需具备中压配电能力,我们看好具备模块自产能力的充电设备厂商更快实现技术突破和产品储备。

资料来源:英伟达800V AI基础设施白皮书,中金公司研究部

全球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存在不达预期风险,将会对产业链供需结构造成影响,部分环节或存在竞争加剧导致利润不达预期风险。

全球储能装机需求不及预期。储能作为当前锂电池第二大应用场景,若需求不达预期,亦将对产业链供需结构造成影响,导致竞争加剧致盈利下滑。

市场价格竞争加剧致盈利下滑。当前锂电上游、中游材料价格已处于历史较低水位,短期价格运行比较平稳,但往2025年看产业链仍有新增产能投放,若需求端无法消化,则可能会引发进一步价格竞争,导致产业链盈利承压。

新技术产业化进展不及预期。当前众多锂电新技术处于产业化早期阶段,若相关的测试认证进度不达预期,或对企业新技术对应业务需求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影响企业业绩。

本文摘自:2025年11月23日已经发布的《新能源车中游2026年展望:基本面拐点确立,迎接新一轮上行及技术创新周期》

王颖东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2090002

于寒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3070011 SFC CE Ref:BSZ993

季枫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3060017 SFC CE Ref:BWD098

杜懿臻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4060018 SFC CE Ref:BUS212

曲昊源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3060004 SFC CE Ref:BSW232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理响中国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 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新时代...
同居也算“家庭成员”,自残威胁... 11月25日是“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反家暴典型案例,充分发挥...
喜茶手绘定制杯贴走红,闲鱼代画...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近日,喜茶小程序...
大金重工涨2.03%,成交额5... 11月26日,大金重工盘中上涨2.03%,截至13:22,报50.20元/股,成交5.04亿元,换手...
凯瑞德跌2.04%,成交额28... 11月26日,凯瑞德(维权)盘中下跌2.04%,截至13:23,报7.20元/股,成交28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