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查文物的“空中哨兵”上岗啦!
创始人
2025-11-26 07:51:32

(来源:南湖晚报)

转自:南湖晚报

  N晚报记者 富玲燕

  通 讯 员 徐嘉君

  本报讯 近日,在南湖区凤桥镇栖柽村村委基地,随着无人机机舱盖缓缓开启,一架无人机在文保员的远程操控下平稳起飞,精准飞向一公里外的市级文保单位——南星桥。短短几分钟后,无人机便悬停于古桥上空,开始对文物本体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测。这是凤桥镇运用无人机开展文物巡查的日常一幕,也是科技赋能文物保护的生动实践。

  作为南湖区文物资源最密集的乡镇之一,凤桥镇拥有60多处省市级文保单位和文保点。这些承载着乡村记忆的历史遗存,大多分布在广阔乡野间,给巡查工作带来不小挑战。“以前去偏远的文保点,车开不过去,只能徒步走田埂,一趟下来要大半天。遇到古建筑的高处部位,更是看不清细节。”从事文保工作多年的老李坦言,传统巡查模式不仅效率低,还存在视野盲区。

  为破解这一困境,今年年初,凤桥镇经过科学规划与精心选址,在镇域范围内布设了10个无人机巡航点位。依托先进的无人机及智能调度系统,构建起一张高效的无人机协同作业网络,实现了全域文保点的自动化巡航覆盖。无论是隐匿于偏远村落,还是处于交通不便之地的文物,都能纳入及时高效的监测与保护体系。

  这些“空中哨兵”不仅具备高清摄像能力,更能在复杂环境中灵活穿梭、自主避障,多角度、全方位捕捉影像。文保员只需观看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便能实时查看无人机回传画面,桥体的细微裂缝、屋瓦的零星缺失等细节均清晰可辨,如同亲临现场开展精细化巡查。

  “现在在办公室就能完成所有文保点的巡查,发现问题还能远程调整视角反复确认。”凤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前文保员通过无人机航拍,及时发现了新篁社区一处文保点——石岸头王氏民居的屋顶穿漏隐患,并第一时间反馈至文物管理部门,实现了隐患的精准干预。

  无人机巡查的深度应用,极大提升了巡查的范围与精度,将文物的潜在风险尽可能在萌发初期捕捉锁定,为及时维护抢占了先机。每次巡航结束后,系统还会自动生成高清航拍图,为文物保护、修缮决策及档案建立提供了翔实的数据支撑,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式”文物巡查。

  “我们通过深度应用无人机巡航技术,不仅显著提升了文物巡查的效率与精准度,更将现代科技力量深度融入文化遗产保护,为守护不可再生的历史印记、延续乡村文化根脉奠定了智能化基础。”凤桥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他们将持续优化无人机巡查系统,让科技力量更好地为文化遗产保护赋能,守护好乡村不可再生的历史印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理响中国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 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新时代...
同居也算“家庭成员”,自残威胁... 11月25日是“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反家暴典型案例,充分发挥...
喜茶手绘定制杯贴走红,闲鱼代画...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近日,喜茶小程序...
大金重工涨2.03%,成交额5... 11月26日,大金重工盘中上涨2.03%,截至13:22,报50.20元/股,成交5.04亿元,换手...
凯瑞德跌2.04%,成交额28... 11月26日,凯瑞德(维权)盘中下跌2.04%,截至13:23,报7.20元/股,成交28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