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前,28岁的林景云用生命和热血践行“为党尽忠、为民奉献”的誓言;95年后,他的3位外孙女同日签署遗体捐献登记表,以跨越时空的善举延续家国情怀。11月25日,南宁市红十字会“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奉献精神”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宣传季主题活动在林景云故居温情启幕。红色记忆与生命接力在此交汇,“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与革命薪火相融共生,在邕城书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文明赞歌。
红色基因永续 烈士后人续写大爱篇章
清晨的林景云故居,静谧中透着庄严。参加活动的嘉宾与志愿者早早步入故居参观,泛黄的照片、珍贵的文物、复原的场景,将参观者带回95年前那段烽火岁月。
作为南宁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之一,林景云活跃在革命一线,在转入隐蔽战线后,以家中“如盛”号渡船为掩护,继续秘密开展革命工作。1930年,林景云参加邓小平、李明瑞领导的龙州起义,在掩护大部队撤离的战斗中壮烈牺牲,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他的英勇无畏,如同一颗永不熄灭的火种,在后人的生命中持续燃烧。
“外公为了中国革命连牺牲都不怕,我们只是百年后捐献遗体,有什么可怕的呢?”活动现场,林景云烈士的3位外孙女——76岁的林宝霞、68岁的林宝莲、65岁的黄宝珠分享了今年8月28日共同签署遗体捐献登记表的初心。林宝霞动情地表示,百年之后,能为祖国的医学事业尽一份绵薄之力,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是她们作为共产党员最后为党和人民所作的贡献。“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宽度和价值。作为烈士后人,我们希望以身作则,让更多人了解遗体捐献的意义。”林宝霞说。
生命使者坚守 十余年初心守护生命接力
每一次生命接力的背后,都藏着不为人知的感动与坚守。刘阳辉此前是南宁市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管理服务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自广西开展人体器官捐献管理服务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工作,经手了近300个器官捐献案例。今年10月,他光荣退休了,但依然心系“三献”(无偿献血宣传动员、造血干细胞捐献、人体和器官捐献)工作。活动现场播放刘阳辉的工作回顾视频,记录了他10多年来为“三献”事业忙碌奉献的一个个瞬间,记录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得以重生的故事。
“人体器官捐献是一项挽救生命、博爱奉献、恩泽社会的崇高事业,也是彰显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每一位志愿登记者都是传递人间大爱、点亮生命希望的光明使者。”活动现场,刘阳辉分享了自己参与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的点点滴滴。其中,南宁市红十字会在2013年迎来首例成功捐献案例,直至今日,那份振奋与激动都让人难以忘怀。
如今,南宁市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年均成功捐献案例稳定在50例左右,居于全区前列。“这份工作充满挑战,但每多一例成功捐献案例,就意味着有更多生命得以延续,这份工作的神圣意义就在于此。”刘阳辉呼吁,希望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让自愿无偿的捐献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也期待更多爱心人士破除传统观念,加入志愿登记者的行列,传递人间大爱。
邕城大爱涌动 奉献精神彰显文明底色
人体器官捐献是严谨的生命传递过程,每一个环节都承载着责任与希望。为让更多人了解相关知识,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实验室主任龚健古从人体器官捐献流程、后续处理及对新生命的意义等方面细致讲解,让大家清晰地了解到这份大爱善举背后的科学价值与社会意义。
在随后的有奖问答环节,“人体器官捐献流程是怎么样的?”“器官捐献的适宜年龄有限制吗?”等问题引发观众踊跃抢答,大家在互动中加深了对器官捐献知识的了解。活动现场设置的咨询处前,不少观众详细询问登记流程、捐献条件等细节。
市民刘英也是一位烈士后人,自小受红色家风熏陶,一直有捐献人体器官的想法,此次活动让她备受鼓舞:“看到林景云后人加入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者行列,我既感动又激动。作为烈士后代,通过人体器官捐献让更多生命延续,是我传承红色精神的方式之一。”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南宁市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和进步。公众对器官捐献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逐年提高,志愿登记人数稳步增长,捐献工作日益规范完善,成功挽救更多危重患者的生命。南宁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黄海燕表示,红十字组织作为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的见证者和推动者,将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切实保障捐献者和受捐者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捐献环境,与社会各界携手搭建尊重生命、崇尚奉献的爱心桥梁。
本报记者何璨汐
下一篇:东盟经济贸易促进会南宁办事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