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日报)
转自:河北日报
招大引强 聚链成群
——邢台经开区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成长记
10月15日,晶澳(邢台)太阳能有限公司自动焊接机正在进行焊接作业。 李院红摄 11月24日,河北新珑智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工人正在调试焊接机器人。 本报记者 吕若汐摄□吕若汐 卢 达 李林燕
总投资53亿元的中车株洲所新能源装备生产基地项目一期部分投产,一批大型风机叶片已顺利交付使用;总投资60.7亿元的中船风电(邢台)氢能制储运用及储能装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正加紧设备安装调试,计划明年投产……在邢台经济开发区,新能源装备产业正加速崛起,目前重点建设项目11个,规上新能源装备企业增至32家。1至10月,新能源装备产业实现产值100亿元,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能源逐绿,风光无限。邢台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商黎英表示,将坚持以强链延链补链提升产业能级、做大产业规模,构建“招商—项目—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闭环,以细致精致极致服务做优营商环境,着力培育涵盖太阳能、风能、氢能、储能及产业配套的全链条、全门类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
明路径
聚力打造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
11月21日,晶澳(邢台)太阳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随着机械手臂、自动导引运输车等智能化生产设备紧密协作,新一代深蓝系列光伏组件走下生产线。
“这是我们最新研发的深蓝5.0版组件,不仅发电效率更高、LID衰减更低,还具备优异的弱光响应性能和良好的温度系数特性,转换效率高达24%。”晶澳(邢台)太阳能有限公司工艺工程师李柠介绍,该产品一推向市场便备受青睐,迅速成为欧洲光伏市场的“爆款”。
作为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晶澳(邢台)太阳能有限公司专注于高效太阳能组件研发与生产,销售和服务网络已覆盖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技术部工作人员郭晓表示,未来3年将通过设备数智化升级,把邢台基地打造成世界级“灯塔工厂”。
在邢台经开区,以晶澳(邢台)太阳能有限公司为代表,新能源装备产业基础雄厚。在新能源电池装备领域,邢台纳科诺尔精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成长为国内锂电池极片辊压机领域龙头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首位;在风电领域,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邢台金风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供不应求。
坚实的产业配套为集群发展筑牢根基。邢台天龙机械有限公司等机械制造企业,为新能源装备制造提供了全方位配套支撑;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正加紧建设产业园,未来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
政策支持更让产业发展如虎添翼。在“双碳”目标引领下,邢台市精准发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型能源强市建设,助力构建具有邢台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编制《邢台市新型能源强市发展规划(2024—2026年)》,从顶层设计层面为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搭建起坚实框架。
邢台经开区以新能源产业为突破口,加速强链、延链、补链,致力打造集研发、装备制造、新能源应用于一体的新能源装备产业聚集区,积极引进行业知名企业和品牌,加快构建龙头带动、创新引领、智能高效的产业集群。
引龙头
以强链延链补链提升产业能级
“引入行业龙头,就能带动形成一个产业。”邢台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孙利国表示,该区专门成立新能源装备产业服务中心,精准绘制产业图谱,聚焦行业龙头企业,以产业链招商为核心路径,全力培育产业集群。
作为邢台市重点招引的风电装备产业新龙头,中车集团新能源装备基地项目的建设进展备受关注。
11月20日,中车集团新能源装备基地项目一期现场一派繁忙景象。长708米、宽84米的主厂房已落成,车间内4条风机叶片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人在加紧赶制订单。
“这是省内最长的单体车间,可生产最长140米、机组功率10兆瓦的风机叶片,单台风机每小时发电量可满足一个家庭2年使用需求。”该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目前订单已排满,预计年底前生产120套(360支)叶片。
据悉,该项目由中车株洲所旗下邢台时代新创建设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53亿元。全部达产后,将形成年产480套风机叶片、600台轮毂设备的生产能力,预计年产值40亿元,将为邢台风电产业注入强劲动能。
叶片、风机、塔筒是风力发电机三大核心部件。随着中车新能源装备基地、中萨风电塔筒等项目相继落地,一条涵盖三大核心部件的风电产业链已然形成。
在风电产业链稳步推进的同时,邢台经开区同步瞄准氢能赛道,填补产业空白。11月21日,中船集团氢能制储运用及储能装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现场,设备安装调试工作正紧张推进,该项目已具备试生产条件,计划明年全部建成投产。这是中国船舶集团风电发展有限公司在华北布局的首个氢能产业园,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氢能产业应用示范集群,为京津冀绿氢应用提供核心装备支撑。
储能领域也在持续发力。邢台经开区加快推进总投资12.5亿元的新新钒钛项目、总投资2.6亿元的耀讯储能项目建设,同时引进上海和瑞碳零独立储能项目,多方向发展长效储能、化学储能,丰富新能源产业生态。
如今,邢台经开区新能源装备产业已构建起“风、光、氢、储”多赛道并进的格局,形成风机—叶片—塔筒、拉晶—切片—光伏组件、硅片—组件—光伏电站等产业链,链上发力的集聚效应持续凸显,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项目引得来,更要服务好、发展好。为推动新能源装备产业项目快速落地见效,邢台经开区创新建立标准化服务流程体系,明确招商洽谈、竣工投产等25个关键环节的完成时限与责任部门,通过全流程压减办理周期,将项目从签约到试生产的时间由271天压缩至232天,大幅提升项目落地效率。
优服务
以精准赋能多维保障筑牢发展根基
服务不限于项目建设阶段,邢台经开区将政策支持延伸至新能源装备产业全链条,以精准赋能激活企业发展内生动力。
邢台经开区科技工信局局长葛磊介绍,自去年以来,该局系统梳理科技、工信领域惠企政策,全面摸排辖区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制作企业政策发展图谱,为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内32家规上企业建立“一企一档”,编制科技工信惠企政策“一本通”,为企业搭建起清晰系统的政策框架与发展路径。
11月12日,笔者走进河北新珑智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一排排自动码垛小包装机整齐陈列,正待发往重庆。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该公司生产部部长李孝军介绍,该设备是炭黑生产后端关键装备,可实现包装后炭黑小袋的自动高效码垛,减少人工投入,助力生产流程向更加绿色环保方向升级。
李孝军介绍,炭黑可用作锂电池导电剂、轮胎填充剂等,“推动炭黑生产线绿色节能升级,是我们一直以来的核心发展课题。”李孝军说,作为一家新能源装备领域的企业,公司积极拓展新能源设备、环保通用设备等产品的研发制造与加工业务,自2023年6月投产以来,已取得10余项专利,获评高新技术企业、河北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实现“投产即提速、起步就进阶”的良好发展局面。
“政府量身定制的企业政策发展图谱,为我们指明了清晰的前进方向。”李孝军坦言,政策扶持是企业快速成长的关键助力。目前,依托政策图谱的指引,公司已具备申报河北省工业设计中心的条件,正按要求积极筹备相关材料。
“企业政策发展图谱核心是为企业精准‘画像’。”葛磊介绍,通过精准掌握企业的规模体量、发展阶段、行业属性、技术实力、市场地位等核心信息,政府能为企业量身定制扶持政策,补齐发展短板、提升市场竞争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下一步,我们计划融入AI技术实现图谱智能化,实时更新惠企政策。”葛磊表示。
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力,更让产业发展动能倍增。11月16日,在邢台纳科诺尔精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员工有条不紊地组装调试动力电池极片辊压机。“底座、支座、底板这些零部件都来自本地。”该公司机械工程师薛冰军介绍,在政府协调下,十多家本地配套企业为公司供货,大幅节省了生产及运输成本,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人才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邢台经开区强化人才保障,着力培养园区型干部队伍,推行“政招企用”引进17名驻企硕士,以专业化服务助力企业做大做强。以“政招企用”方式入驻晶澳(邢台)太阳能有限公司的计算机类人才李斌,编写数字机器人程序,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上一篇:“五大工程”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下一篇:蔚来第三季度营收增长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