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陈治龙在男子自由操比赛中夺冠。
帅常文蝉联皮划艇静水女子200米单人划艇冠军。
吕平获得拳击男子57公斤级冠军。
卢一镜进入女子攀石决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芳蓉
11月21日,当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圣火在深圳的夜幕下缓缓熄灭,贵州代表团也交出了一份用拼搏与汗水书写的荣耀答卷。
在这场4年一次的全国最大规模、最高水平赛事中,贵州代表团实现了参赛规模与竞技成绩“双增”。411名贵州健儿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竞技组项目获6金3银11铜,群众组项目获1金3银3铜,展演项目获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按照大会规定,带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期间取得的8金3银2铜,贵州代表团的总奖牌数创下历史最好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
从拳击赛场的荣耀回归,到举重项目“零”的突破;从两个水上项目的成功卫冕,到攀岩墙上新的全国纪录并超亚洲纪录,贵州体育健儿一次次在竞技中展现出的“铁军”意志令人动容。荣耀的背后,则是贵州体育围绕“操长拳、射山水”重点项目长期布局与培养的战略成效,是人才储备厚度从“量”到“质”的转变。
重点项目 优势凸显
11月10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后的首个比赛日。年轻运动员张家茂一拳打破贵州在全运会拳击赛场上长达16年的沉寂,为贵州代表团拿下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首枚金牌。这有力的一拳仿佛也打开了一个口子,将贵州过去4年来在重点项目上的沉淀一一释放。
6枚金牌所记录的,是张家茂拿下首金手指胸前“贵州”二字的激情,是1号种子拳击手吕平忍住的伤病疼痛,是老将晏佳华、帅常文在皮划艇激流回旋和皮划艇静水项目上拼尽全力卫冕的传奇,也是小将陈治龙、雷江清在体操和举重比赛中顶住压力夺冠的荣耀。
耀眼的并不只是金牌。世锦赛、世界杯“双料冠军”龙见国,在男子速度攀岩铜牌争夺战中以4.690秒的成绩破全国纪录、超亚洲纪录。女子3000米障碍赛选手张珊珊、男子1000米双人划艇选手梅超、王荣禄等摘得铜牌,实现贵州在全运会这些项目上的历史性突破。
回望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中贵州健儿拼搏的身影,不难发现,这些成绩多来自近年来贵州重点打造的“操长拳、射山水”(体操、长跑、拳击、射击、山地、水上)6大重点项目。这6大项目中,有传统优势项目的传承创新,也有对非绝对优势项目的深度挖掘突破,亦有新兴项目的探索开拓。
贵州拳击队一直是国内拳坛的一支劲旅,而张家茂、吕平和杨成宇的胜利,则是建立在传承传统基础上,深入研究新规则,对技术、战术和体能进行“脱胎换骨”式改变的结果。同为传统优势项目的水上项目,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中则展现出鲜明的“老带新”理念。
一度沉寂的长跑项目,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中带来了不小惊喜,贵州亚高原的海拔和气候两大优势,以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训练体系,将运动员“吃苦型”“灵巧型”“耐力型”特点充分激发。而新兴的攀岩项目,则是依托国家体育总局跨界跨项选材项目,充分发掘并培养优秀人才所取得的成果。
老将卫冕 新人接力
当人们为4战全运会、带伤卫冕的晏佳华而感动,为苦练11年终于圆梦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金牌的吕平而欢呼时,目光也被赛场上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庞所吸引。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既是老将续写荣光的赛场,也是新星传承优秀传统的练兵场。贵州代表团227名选手参加竞技项目,选手平均年龄21岁,有114人都是“05后”运动员。他们当中,有陈俊吉等在体操男子青年组比赛中拿下两枚铜牌的少年,也有首次参加全运会就获得季军的19岁跆拳道小将申紫诺。13岁的50米自由泳选手吴韵涵、15岁的攀岩小将卢一镜,以及12岁就上演“水花消失术”的吴仕杰等小运动员,也都在各自的比赛中闯入决赛,拿到不错的名次。
新人泉涌,背后是师徒的传承,也是老将与新星的接力。
1997年破全国纪录拿下全运会男子3000米障碍赛银牌的李长忠,带着弟子陈永朝开展针对性训练提升技术细节,复刻了28年前的辉煌。4年前还是“场外陪练”的李林富,如今与4次征战全运会的赵超搭档拿下赛艇男子双人双桨铜牌,老将赵超将经验毫无保留倾囊相授,用信任搭建的默契抚平了两人13岁年龄差的“代沟”。
每届全运会结束后都会有一批老将逐渐淡出竞技场,当老将转身时,新生力量正奔涌而来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为贵州举重取得“零”的突破的雷江清说:“我现在敢想奥运!”女子速度攀岩世界冠军蒙世雪,虽然未能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中圆梦,但面对失误的她很快调整心态,放出青春宣言:“我才18岁,还能再战!”
双增背后 厚积薄发
参赛人数突破历史新高,奖牌总数创下历史之最,贵州“体育铁军”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中实现“双增目标”。这两项数据的刷新,是贵州在过去几年中,夯实传统优势基础、抢抓政策机遇、推动新兴项目,大力推动山地民族特色体育强省建设的厚积薄发。
近年来,各类国际赛事汇聚贵州。张家茂、杨成宇等拳击健儿,在家门口举办的2025贵州国际拳击邀请赛中拿下金牌;王春优璇、蒙世雪等攀岩小将在2024攀岩世青赛、2025攀岩世界杯中问鼎岩壁之巅;米久江、王胜等骑行高手在贵州对标奥运水平的赛道上拿下山地自行车亚锦赛金牌。开放办体育的思路为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搭建起“请进来、走出去”的交流桥梁。
既有搭建赛事平台、为运动员打造高水平“以赛代练”的舞台,也有借政策之东风,快速建立成熟专业队伍的创新举措。2017年起,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等单位与贵州陆续共建了国家攀岩集训队、国家滑板集训队、国家山地自行车集训队等队伍,在清镇体育训练基地攀岩馆、凯里市下司皮划艇激流回旋训练基地等国家级训练基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
借跨界跨项选材、“国省共建”“省队校办”“省队社办”等机制,龙见国、张少琴、蒙世雪等攀岩人才站上了国际大赛最高领奖台;依托中国自行车协会推行的“双轨制”,曾经的“业余车手”米久江从国内公开赛的赛道一路骑向巴黎奥运会赛场……
据了解,贵州竞技体育未来核心仍将重点聚焦“操长拳、射山水”6大优势项目,通过搭建竞技体育选拔的赛事体系、与市(州)体育部门共建二线队伍、实施“教练员水平提升工程”加大基层教练员培养等方式,持续增加后备人才厚度,推动贵州竞技体育长足发展。
随着全运会会旗传递给湖南,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正式落下帷幕,新的征程已然开启。载誉归来的运动员此时已投入新一轮的训练计划中,下一个赛场,期待贵州健儿风采更胜今朝。
本文图片 冯四方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