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脉金沙,续写千年文化时代新篇
创始人
2025-11-26 05:53:51

(来源: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魏琳

通讯员 俞婕 周丽娟

11月15日,“紫砂之源 文脉之汇”宜兴金沙寺遗址文化学术会在宜兴举行。来自各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解码金沙寺的文化基因,为宜兴地域文脉延续注入新动能。

经过深入研讨与论证,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金沙寺遗址作为“紫砂之源 文脉之汇”的核心载体和关键支点,不仅是宜兴地方文化的瑰宝与根脉,更在太湖西岸乃至苏浙皖三省交界区域的文化格局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其文化辐射力与影响力极为深远。

紫砂工艺之源

金沙寺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宜南山区,自唐代起,陆续吸引陆希声、苏东坡、岳飞等名人寓居,留下不少佳话。明代正德年间,吴仕携书童龚春(供春)在此读书,创作出树瘿壶,成为公认的紫砂鼻祖,其“师法自然”的精神内核奠定了紫砂艺术化、专业化基础,也使金沙寺成为紫砂艺术发源地。

“作为宜兴独特的文化符号,紫砂艺术的源起与金沙寺密不可分。将紫砂文化的挖掘与金沙寺的保护和文化重建相结合,是赋予这处千年古刹新时代生命力的关键切入点。”在谈及如何让宜兴金沙寺的历史文化价值得以彰显时,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董群如是说。

董群表示,作为宜兴人,同时也是一名长期关注佛教文化与地方历史的研究者,他始终留意着家乡对金沙寺遗址的保护与探索。他认为,金沙寺是紫砂陶艺公认的文化源头之一,其历史底蕴极为深厚。近年来,社会各界对恢复金沙寺的呼声与关注日益增多,这为系统性地开展遗址保护与文化重建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契机。“遗址保护不等于全面复建,而是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做好保护性建构,让文化遗产真正得到传承。”董群说,与历史上众多已消失的寺院不同,金沙寺有着无可替代的文化优势——它与紫砂文化的诞生紧密相连,以此为切入点,能够有效串联起紫砂、茶禅、佛教三大文化体系,更能让恢复工作有的放矢,值得各界高度重视。

“当前的工作重点,在于精准找到那个能够联动各方的‘支点’。”董群表示,他由衷赞赏宜兴推进金沙寺遗址保护和文化重建的决心与行动,更希望能参与到工程相关的调研、策划等活动中,以专业视角助力遗址保护与文化传承,让金沙寺借助紫砂文脉重焕生机,为提升宜兴城市文化辨识度与竞争力添砖加瓦。

禅茶文化之盛

金沙寺南庑之前的一眼泉水,叫潜虬泉,唐代进贡阳羡茶的同时,此泉亦随茶进贡,故又名金沙泉。一代文豪苏东坡推崇阳羡茶,“取水亦置符”的雅事让阳羡茶成为千年味觉传奇,奠定宜兴茶文化核心地位。

“宜兴金沙寺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唐代贡茶的历史积淀、苏东坡留下的诗文印记,赋予了阳羡茶产业深厚的文化根基和讲故事的广阔空间。”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房婉萍表示,宜兴应充分挖掘并利用独特的茶文化资源,以文化赋能产业,以科技驱动发展,讲好新时代的阳羡茶故事。

房婉萍认为,阳羡茶产业的突围之路,关键在于实现文化、产业、科技的三者联动。“文化是产业的灵魂,苏东坡等文人留下的诗词典故,让阳羡茶自带文化光环;科技则是产业的翅膀,能为传统产业注入创新活力。”她认为,通过科技手段获取的数据支撑,既能优化茶叶种植、加工的全链条,更能让阳羡茶的文化故事有科学佐证,让产业发展更具说服力。房婉萍建议,宜兴可充分整合山水生态资源与茶产业优势,以文化为纽带讲好阳羡茶故事,以科技赋能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让自然景观、文化内涵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阳羡茶从传统农产品向高附加值文化IP转型,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宜兴金沙寺与贡茶的价值,远不只是静态的历史遗存,更是茶、禅、器三大文化交织共生的活态标本。让千年文化资源真正‘活在当下、融入生活’,核心要抓好两大关键——扎实的基础研究筑牢根基、创新的产业转化拓宽路径。”浙江农林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关剑平表示。

在关剑平看来,学术总结是文化资源的“梳理器”,而对文化资源的再开发、再创造,才是文化生命力延续的关键。“金沙寺的一泉一土、一砖一瓦,宜兴贡茶的一叶一香、一泡一饮,都是沉睡待激活的优质文化基因。”他表示,文化传承不能止步于研究层面,更要社会各界协同发力。其核心是“传统适配当代”,因此需要政府、学界、企业立足自身优势,打破圈层壁垒,寻找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契合点,打造兼具历史厚重感与现代审美感的金沙寺文化品牌,让金沙寺与贡茶承载的千年文化真正融入当代生活、续写时代新篇。

名人文脉之萃

茶香润千年,古刹藏文脉。宜兴金沙寺是承载着宜兴核心文化基因的精神地标。千年来,无数历史名人在此驻足,留下他们的诗文与精神印记。

苏东坡“竹符调水”的千年佳话,便是其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吾来阳羡,船入荆溪,意思豁然,如惬平生之欲。”苏东坡对阳羡的偏爱使这里成为历代文人心中“归隐”与“诗意”的象征。

南宋建炎四年,民族英雄岳飞率部抗金,在宜兴金沙寺驻扎,据传,他感时伤国,挥毫题壁,在金沙寺壁上留下雄壮词章。他的驻马题壁成就了宜兴历史上激昂的一笔。

除了苏东坡与岳飞,还有无数文人曾踏足此地。元代画家倪瓒泛舟罨画溪,留下水墨长卷;陆游、范成大等亦曾游历,题咏不断,而金沙寺正是这些文人精神交汇的枢纽。

在15日的金沙寺遗址文化学术会上,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钟锦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特殊感情:“没来宜兴前,它就已是我精神上的故乡。踏上这片土地后,陌生的地名与熟悉的文脉重合,更让我有了‘归乡’之感。”

钟锦说,他并非江南人,对宜兴的实地了解也不及专门研究当地历史的学者,但童年时读宜兴人陈维崧的词、词学家周济的论词著作等,让宜兴成了他精神世界里的重要坐标。在他看来,金沙寺是解读宜兴文脉的关键节点。这座禅宗寺院不仅聚集了宜兴的茶、泉水、紫砂壶等核心文化符号,还紧邻宋代以来江南诗中的常客——罨画溪,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在此交融。

“金沙寺凭借历史地位与地理方位,本就是‘聚拢因缘的理想点’。”钟锦表示,宜兴若依托名人文化,将金沙寺文化内涵深度挖掘并充分激活,就有望让其成为集中体现宜兴历史、承载紫砂文脉的重要节点,也能让更多人像他一样,从精神共鸣走向对宜兴文化的深度认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香港证监会对私募信贷市场表示担... 格隆汇11月26日|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周二在主题演说中表示,散户投资者参与度上升,使得监管机构...
隆成金融出售合共1268万股中... .ct_hqimg {margin: 10px 0;} .hqimg_wrapper {text-a...
Arthur Hayes 今日... (来源:吴说)据 Onchain Lens 监测,BitMEX 联合创始人 Arthur Hayes...
环球友饮智能:GEM上市委员会... .ct_hqimg {margin: 10px 0;} .hqimg_wrapper {text-a...
关于小年的祝福唯美句子说说大全...  1. 小年是春节的前奏,铃声是短信的前奏,祝福是幸福的前奏,你的出现是我们牵手一生的前奏!亲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