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思璇
破晓时分,荒无人烟的北山戈壁在晨曦中渐渐苏醒。省地矿局四勘院的地质人员已经开始背着采样袋出发,在寂静的群山间寻找大地之下的秘密。
在长达八年的坚守后,他们终于在茫茫戈壁中探获一处金金属量超过40吨的大型金矿,实现了我省北山南带找矿突破的重要里程碑。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四勘院闻令而动,坚持深耕主责主业,践行省地矿局“1138”找矿工作思路,以一项项新的找矿成果回应新时代的呼唤。其中,玉门市前红泉金矿探获金金属量40.53吨,金平均品位每吨5.81克,以发现北山首个大型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的重大突破,书写了我省地矿铁军新时代找矿行动的新篇章。
从基础调查到矿产勘查:质量“高”
酒泉,古称肃州,位于我省西北部、千里河西走廊西端,地处阿尔金山、祁连山、北山等重要成矿带,地质条件独特,矿产资源丰富。我省黄金资源储量位居全国第二,而北山成矿带则是省内重要的金矿床集中产出地段。
前红泉金矿的横空出世,离不开扎实的基础地质调查工作。
2017年,为持续提高全省基础地质工作程度,科学评价矿产资源潜力,省自然资源厅启动了“甘肃省玉门市前红泉—黑山北滩地区1∶5万矿产远景调查”项目,四勘院通过竞争性谈判成为项目承担单位。
“挑战中孕育着机遇。”时任项目负责人杨镇熙说,当时该区域已发现多个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点),担负项目重任的地调中心九分队信心满满,毅然投身北山戈壁,拉开了前红泉地区找矿勘查工作序幕。
北山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昼夜温差大,自然环境极为恶劣。为摸清“家底”,项目组迎难而上,2017年在短短三个多月时间里,高质量采集水系沉积物样品6177件,圈定以金为主的综合异常16处。
“摸黑出门去,夜深背样回”成为技术人员的工作常态。即便环境艰苦,他们始终以质量为首位,一丝不苟做好采样、记录、制图等各环节工作。
由于基础工作扎实、找矿效果明显,省自然资源厅打破1∶5万矿调项目一般周期2至3年的惯例,连续4年累计为项目“注资”797万元,投入足够工作量全面查证已发现的矿化线索。项目组不负众望,2018年在异常查证过程中发现前红泉金矿点,2019年至2020年顺藤摸瓜,一举将矿化带追索扩大至10公里以上……项目最终野外验收95分、报告评审96分,以过硬的工作质量为基金项目接续勘查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6个勘查周期内累计投入经费7628万元,勘查区面积从最初的8.69平方公里扩大至26.04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槽探工作量3万立方米、钻探工作量3.5万余米……2019至2024年,省自然资源厅对每一年度野外工作均进行了严格野外验收,经专家组综合评分,6次勘查工作野外验收得分均在90分以上,达到优秀级。
今年9月底,前红泉金矿普查报告顺利通过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评审。
测绳拉的既是剖面,也是地质人的信念;记录本记录的不仅是原始数据,更是地质人的初心。从“甘肃省玉门市前红泉—黑山北滩地区1∶5万矿产远景调查”,到“甘肃省玉门市前红泉金矿普查”,项目组强化全过程质量管控,圆满完成了各项野外工作任务。
从金矿点到金矿床:思路“新”
前红泉地区覆盖层厚、构造复杂,传统的找矿方法面临挑战。
“也许以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为基础,岩屑测量可能是该区域最有效的找矿手段”。“查证工作不能光盯高异常,还要重视弱异常。”面对找矿难题,项目组多次交流讨论。
“1∶5万面积性测量工作主体采用水系沉积物测量,对圈定的‘高大全’异常充分运用综合手段开展查证工作,同时类比分析相同地质背景圈定的‘低弱缓’异常,采用构造岩屑地球化学测量快速确定异常范围。”在野外实践、室内再认识的基础上,项目组一致决定。
事实证明,这个新思路大幅缩短了异常查证时间。在前红泉金矿点东侧老君庙一带低缓化探异常中,技术人员发现了多条金矿体,一举扩大了矿化带规模。
勘查成果的持续扩大,是实践与科研紧密结合的结果,在推进找矿突破中,科研的“含金量”也越来越高。
“要发挥好理论的指导作用,为勘查方向和技术方法选择提供科学指引。”这是四勘院专家组的共识。为此,专家组精心指导技术人员开展科研攻关,突破认知盲区,提升对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成矿规律的认识,并加强对异常查证、靶区优选、钻孔布设等工作的技术把关,为找矿突破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
在项目后续实施中,项目负责人张晶接过接力棒,带领技术人员深入开展综合研究,定期开展技术交流会,不断拓宽找矿工作思路,灵活调整勘查技术方法。同时,悉心听取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邀请行业专家到现场指导,为“疑难杂症”把脉开方,解决了多个关键技术问题,为找矿突破按下了“加速键”。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基础为先导,以基金为保障,以科研为支撑,在各方不懈努力下,钻机的轰鸣终于唤醒沉睡的矿脉。
前红泉金矿矿化带长约14公里,圈定工业品位金矿体124条,主矿体15条。在甘肃北山以往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均为中小型规模的情况下,该金矿的发现,以罕见规模成为北山南带找矿突破的重要里程碑,其找矿思路为该区域后续同类型找矿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同时,依托该项目的创新实践和相关科研,四勘院成功申报获批甘肃省重点人才项目1项、甘肃省自然资源厅科技创新项目1项、甘肃省地矿局创新资金项目1项。
从党员到党员突击队:精神“足”
从矿调到普查,从开始到结题,在前后8年多时间里,四勘院地质、物探、化探、遥感、水文、测量、钻探、实验测试等专业技术人员100余人参加,为找矿成果的取得付出了艰辛努力,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冲锋在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带领项目组成员日复一日坚守在茫茫戈壁荒漠:晨雾还未散尽,他们已向着安静的深山出发;烈日当空,他们一步步穿越沙丘和碎石滩,开展填图、测量剖面;茫茫白雪中,他们与呼啸的寒风为伴,用几乎冻僵的手坚持编录钻孔岩心;在无数个沉寂的深夜,他们埋首电脑前整理数据,直到凌晨。
作为重点勘查项目,项目组成立党员突击队,在找矿征程中极大地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与战斗力,让党旗在地勘事业一线高高飘扬。探获振奋人心的地下黄金宝藏,让这支平均年龄38岁的党员突击队深感喜悦和光荣。
扎根于这片热土的四勘院,在60余载的地质找矿征程中,先后勘查并发现了金川铜镍矿、塔尔沟钨矿、大道尔吉铬铁矿、镜铁山铁矿、鹰咀山金矿、卡瓦铁矿、敖包山晶质石墨矿等重要矿床,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资源保障。
站在新的起点上,四勘院将坚持“找大矿、找好矿、找急需的矿”,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力争新的更大突破,让地质荣光永远闪耀,为祖国地质事业写下最坚实的注脚。
上一篇:警惕高市复刻危险的历史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