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系统思维推进成都都市圈建设 实现同城化高质量发展
创始人
2025-11-26 03:31:31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以系统思维推进成都都市圈建设 实现同城化高质量发展

□廖祖君 张霞

中心城市是现代化进程中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极核,都市圈则是其辐射带动的必然结果与区域功能组织的高级形态。2025年11月,四川省委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进成都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治理”“高质量建设成都都市圈”的战略要求。站在新发展起点,要以系统思维构建同城化共同体,强化成都极核引领力、都市圈辐射力、区域协同力,才能为四川在新发展格局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书写成都与都市圈城市协同发展的新篇章。这不仅是成都都市圈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服务国家战略、牵引全省“五区共兴”进程的重大责任。

强化极核引领

筑牢都市圈发展的“发动机”

建强同城化共同体,首要任务是让成都这个“极核”更强、更优、更具引领力,这决定都市圈的辐射半径和带动强度,关系着“五区共兴”的战略全局。

要在产业能级提升上发力,推动产业迈向高端,通过构建“研发在成都、转化在周边”“头部在成都、配套在都市圈”的产业协作模式,形成梯度布局、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当前,成都正聚焦智能终端、无人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打造爆款产品,而德眉资在轨道交通、绿色食品、医疗器械等产业上各具优势,共建9条重点产业链,逐渐形成“世界级产业集群”雏形。

要在创新能级提升上发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高水平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要高标准建设中试平台,聚焦优势产业集群,布局建设覆盖概念验证、工艺验证、小批量试生产等全链条的专业化中试基地和共享产线。创新中试服务机制,大力发展面向中试阶段的科技金融服务,完善中试人才培养与激励体系,构建开放、高效、稳定的中试生态系统。

要在枢纽能级提升上发力,持续强化国际航空枢纽、国际铁路港和国际性通信枢纽功能,加快建设“两场一体”运营体系,拓展“蓉欧+”国际班列网络,织密国际航线网,建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同时,还要共建共享高能级开放平台,推动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片区与都市圈协同开放,打造制度型开放高地,带动区域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

要在城市品质提升上发力,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持续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一个拥有高品质生活环境、高效能城市治理、独特文化魅力的成都,才能不断增强对高端人才、优秀企业等先进要素的吸引力、凝聚力,从而为共同体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

深化圈内融合

构建都市圈格局的“联通网”与“协作环”

都市圈不是简单的物理空间叠加,而是通过基础设施、产业、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一体化发展,在圈内形成有机生命体。建强同城化共同体,关键在于破除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实现从“你是你、我是我”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转变。

以交通同城为先导,构建“一小时通勤圈”。要持续加密成都与德阳、眉山、资阳及周边区域的城际轨道交通和高速路网,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实现公交化运营。重点推进市域铁路S线等项目建设,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形成高效便捷、无缝衔接的现代交通网络,为人员往来、商务流通、跨城居住提供坚实支撑。

以产业协作为根本,构建优势互补的“产业生态圈”。要鼓励成都龙头企业通过产业链延伸、设立分支机构、共建产业园区等方式,带动都市圈内城市融入其产业生态。支持都市圈内城市主动对接成都产业规划,发展配套产业和特色产业,共同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如共建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等,使产业协作从“点状”合作向“带状”集聚发展。

以服务共享为基础,构建优质均衡的“生活圈”。要稳步推进都市圈内教育、医疗、社保、户籍等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探索电子民生档案互认、医院检验结果互认、养老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等。鼓励成都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以集团化办学、办医,设立分院等方式向周边延伸。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跨市通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通过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切实提升都市圈内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强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以生态共保为底线,构建联防联控的“绿色圈”。要建立健全都市圈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共同开展跨界流域治理,联合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都市圈。

赋能区域协同

放大都市圈对“五区共兴”的“辐射效应”

建强都市圈共同体,不仅在于自身发展,更在于其作为全省“主干”的责任担当,在于有效辐射带动成都平原经济区,进而实现“五区共兴”的宏伟蓝图。

强化通道辐射,拓展发展腹地。依托成都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推动出川大通道向省内其他经济区延伸,将“极核”的开放优势转化为各区域共享的通道优势。通过“蓉欧+”模式,将国际班列服务覆盖至川南、川东北等地的特色产品出口。还可以通过空铁联运,助力攀西地区的鲜活农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快速通达全国全球。

强化产业辐射,延伸产业链条。可以通过“飞地经济”、共建产业合作园区等方式,将成熟的管理经验、技术标准、市场渠道向其他区域扩散。支持“五区”企业将研发、销售等环节落户成都,利用极核功能提升能级,最终形成“极核引领、圈层支撑、区域协同”的产业联动发展新格局。

强化功能辐射,共享平台服务。推动成都的金融、科创、信息、会展等高端服务功能向全省开放共享。打造面向全省的金融服务平台,支持各市(州)企业融资。开放成都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服务全省科技创新。联合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展会论坛,共同推介“四川造”“四川游”。

建强以成都为极核引领,以成都都市圈带动辐射同城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以改革精神破解协同难题,以民生导向检验发展成效,让成都都市圈成为全国都市圈建设的“标杆”,让“五区共兴”的蓝图在巴蜀大地变为现实。

(作者:廖祖君,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霞,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国联研发创新混合C净值上涨4.... 国联研发创新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国联研发创新混合C,代码008423)公布11月25日最新净值...
华夏人工智能ETF联接A净值上... 华夏中证人工智能主题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发起式联接基金(简称:华夏人工智能ETF联接A,代码...
方正富邦新兴成长混合C净值上涨... 方正富邦新兴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方正富邦新兴成长混合C,代码008603)公布11月25日...
方正富邦科技创新A净值上涨2.... 方正富邦科技创新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方正富邦科技创新A,代码008640)公布11月25日最新...
富国中证科技50策略ETF联接... 富国中证科技50策略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联接基金(简称:富国中证科技50策略ETF联接A,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