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劳动午报)
转自:劳动午报
大兴区税务局第二税务所所长马晓兵从事税收工作22载,无论是局行政办公室、业务科室,还是基层税务所都留下了他默默耕耘的脚印。在平凡的岗位上,他把使命刻在税收事业里,以实干落实每一项政策,用赤诚之心对待每一位纳税人。
服务为本:做企业发展的“护航人”
“需求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这是马晓兵的服务信条。
大兴区税务局第二税务所是区大企业税源管理所,肩负全区约50%的税收收入任务。为了让大企业懂政策、会操作,马晓兵既把企业“请进来”办专场宣讲会,又让管理员“走出去”送政策上门。
在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间,面对覆盖7万余自然人的工作任务,马晓兵带领着团队骨干梳理政策要点和退税流程,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纳税人在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填写专项附加扣除等方面制作答疑手册,“靶向”解决纳税人的“疑难杂症”。他还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双渠道,通过“面对面”讲、“手把手”教、电话辅导、在线反馈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开展汇算清缴工作,让纳税人从“似懂非懂”到“真懂会算”,在汇算清缴期完成退税补税率100%的工作任务。
工作中,马晓兵创新“多维度问需+多方式辅导+多层面沟通+多渠道监督”模式,找准企业需求与部门服务的最大公约数,将接诉即办落在实处,让企业的满意度“节节高”。
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中,马晓兵带领团队制作《大企业税收问题意见调查表》,向企业发放营改增后如何开具发票和正确申报两本宣传册,全力做好预约服务和延时服务,并为所辖企业开通“特需服务”,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某知名房产中介企业的财务负责人说:“马所长真是有耐心,在他的辅导下,我也成半个个税专家哩!”
担当为要:在攻坚一线敢啃“硬骨头”
2024年,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第二税务所职工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马晓兵始终强调:“无论收入压力多大,都要把减税降费政策严格落实到位,决不收过头税,这样才能对得起国家和纳税人。”带着这样的信念,他带队实地走访重点企业,通过大数据系统的关联分析,摸清税源底数。
马晓兵深知,做好税收工作必须严谨周密、精益求精。为了确保土地增值税及时足额入库,他带领团队全力投入审核清算工作。面对堆积如山的账务资料和复杂的清算流程,他建立起科学的工作机制和标准化的操作模板。面对欠税企业,他敢啃“硬骨头”,逐户约谈企业负责人,查询银行账户余额,督促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力争做到“控增量、化存量”,硬是让“老大难”变成“真入库”。值得一提的是,他带领团队对7户重点企业进行“解剖麻雀”式的深入分析,逐户形成系统性分析报告,针对部分风险点开展逐一核实,最终促使企业补缴税款236万元,将风险点成功转化为“增收点”。
创新为翼:改革浪潮中释放“政策温度”
在税收征管改革的浪潮中,马晓兵始终冲锋在前,以突破进取的姿态勇破改革坚冰。
数字化电子发票上线前,为确保纳税人能充分理解政策、熟悉流程,他带着团队开展一对一辅导,帮助纳税人实现“去介质”操作。通过开展专题培训,他详细讲解数字化电子发票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让纳税人迅速掌握实操技巧。看着电子发票使用率节节攀升,他笑称自己成了“数电票推销员”。
全国电子税务软件上线前,为充分做好征纳互动准备工作,马晓兵认真学习操作手册,梳理涉税系统相关操作和重点政策文件,制作备答手册,帮助窗口人员提升技能。在落实税费优惠时,为确保企业应享尽享先进制造业加计抵减、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各类税收优惠政策,他精准推送“红利账单”,让企业直观看到“真金白银”。
在队伍建设上,马晓兵创新带队模式,组建6个专业团队和3个特色团队,以“老税务”教“新秀才”的形式让各团队像齿轮一样咬合紧密,形成岗责划分明确、业务全覆盖的良好工作格局。为激发青年干部干事创业活力,他建立党员先锋队和青年志愿服务队,把队伍建设成为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的坚强战斗堡垒。他常说:“改革不是喊口号,是要让纳税人指尖轻点,就能感受到政策温度。”
从行政岗到所长,从“业务新兵”到“百佳所长”,马晓兵用行动诠释着“朝受命,夕饮冰”的责任担当。在他身上看到的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的坚守——是夜半核对报表的灯光,是走访企业时磨破的鞋底,是改革浪潮中的勇毅前行。
□本报记者 孙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