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仍然是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主战场。
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的建设,在促进数据产业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将驱动实体产业降本增效、提质创新。
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全国总决赛颁奖仪式暨2025全球数商大会开幕式11月25日在上海举办,有183个获奖团队上台领奖,包含上述这家医院的团队。大会以区块链、隐私计算、人工智能、可信数据流通等核心技术为主线,集中发布多项成果,包括沪新合作在数字身份和电子认证文件互认的合作成果、矿产数据出海标准创新联合体上线、上海区块链创新基金揭牌、区块链信用证应用场景上线等。同时,上海数据集团与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联合编制发布《基于统一数据基础设施的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建设运营白皮书》,旨在推动可信数据空间的标准化建设与运营。
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大会上表示,国家数据局下一步将聚焦建设开放、共享、安全的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加大对数据商在内的各类数据流通服务机构的培育力度,以繁荣数据产业生态,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释放数据要素的价值。他特别提到了三类数据流通服务机构的作用:支持数据交易所(数据交易中心),加快探索建立数据流通交易全链条的服务体系;支持数据流通服务平台企业加快拓展行业数据融合利用的新模式;支持数商进一步发挥产品和服务开发功能。
数据产业迎来高速增长期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也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建设按下“加速键”。
由于各国数字化进程不断加速,数据交易规模正不断增长。据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数据,2024年,全国数据企业数量超过40万家,数据产业规模达5.86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117%,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
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的《“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提出,到2026年底,选取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应急管理、气象服务、城市治理、绿色低碳等12个行业和领域,推动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数商大会开幕式上,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全国总决赛颁奖仪式同期举行。作为我国首个聚焦数据要素开发应用的全国性大赛,本次大赛由国家数据局等20个部委联合主办,大赛覆盖32个赛区,历时7个月,吸引了超11.7万名选手参赛,参赛项目超过2.3万个,较去年增长20%。参赛主体中,国企和民企合计占比超2/3,中小企业亦超2/3。
“这次大赛的数据显示,有50%的项目应用数据来降本增效,有22%的项目以数据驱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带动经济发展。有32%和19%的项目实现带动就业和绿色低碳发展等社会效应。”刘烈宏说。
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姜江在会上介绍2025年“数据要素x”大赛年度报告时说,传统产业仍然是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主战场,应用持续朝纵深的态势发展。工业领域这种企业内部数据应用的场景,向供应链、产业链协同延伸。医疗领域由传统的辅助诊疗的场景向创新药高价值的细分场景延伸。从决赛入围的项目看,工业、医疗、城市这些领域的项目占决赛项目比例排前三位。
“从经济效益看,在数据驱动的降本增效这块效果非常明显,项目通过数据开发利用,降低管理成本超过一半,人力成本约44%,生产成本达到31%,流转成本26%。”姜江说。
数据驱动产业革新
本次大会共有183个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全国总决赛获奖团队上台领奖。上海市共有17支队伍获奖,其中工业制造、医疗健康、文化旅游赛道的3支队伍获一等奖。
在工业制造领域获一等奖的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潍柴”),分享了他们的“可信数据赋能高端制造全链协同与跃迁”项目。
潍柴流程与IT部副部长唐波在会上介绍,自2020年以来,潍柴连续4次打破内燃机热效率世界纪录,并在2024年4月成功发布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达53.09%的发动机,实现了工业装备动力的自主可控。
他说,多项核心世界纪录突破的背后,最重要的是数据。潍柴联合2000多家供应链企业,搭建了覆盖极限工况全域的高质量数据采集网,采集数据2亿多条,经过4年的沉淀和积累,逐步形成了120tb的高质量数据集,为发动机大模型的研发提供了优质燃料。
在医疗健康领域,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党委书记赵丹丹也分享了他们的最新实践。通过融合高质量的数据、一体化研发平台和可信流通机制,他们建立了面向医学AI的医疗大数据训练设施。依托医院平台汇聚了37家三甲医院,16万份的真实诊疗数据,通过筛选、清洗、脱敏、整合,构建了高价值的医疗数据的资源池。
“我们会同专科联盟,制定了24套专病数据集标准和标注规范,首创了‘两标一审’机制,围绕24类疾病构建46万例训练数据和4.4万例精标准的测试数据。”赵丹丹说,“更重要的是,AI也在医院规范化落地,多项AI应用已经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走进临床,动脉瘤发现率提升90%、肺栓塞类识别率达到95%、乳腺癌早筛的准确率达到98%。这些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临床医生被解放的时间,是患者得到更快诊断和治疗的机会。”
数据要素乘数效应的上海实践
上海此前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全球数商大会,本届大会以“数联全球 商通未来——乘数无界∞”为主题,聚焦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等关键领域,设置“会、商、展、用”四大板块,从会议论坛、商业转化、展示多元、应用体验四大方面体系策划系列活动。
上海也在推动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统筹数据发展和安全,挖掘数据要素潜能。
前不久,国家数据局正式函复的7个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围绕7方面158项改革举措开展试点试验。作为试验区之一,上海将依托长三角数据合作机制,深化数据共享、创新协同、场景开放,促进跨区域协同发展、优势互补,共建长三角万亿级规模数字产业集群,为构建全国统一数据要素市场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上海数据集团董事长吴建雄在主论坛上介绍,上海数据集团成立三年以来,投身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发展进程。聚焦四大方向持续发展,在基础设施上,构建起区块链+隐私计算为基础底座的一体化数据基础设施,夯实数据汇聚、可信流通、安全运营等五大核心能力。在数据融合应用上,上海已经连接超300家数据源单位,引领160余家数商企业,在金融、医疗、交通等七大领域开发超300个数据产品与服务。在数据安全守护上,将安全可信融入业务全生命周期,构建覆盖全链路的安全防护体系。在创新生态构建上,牵头建设上海市Web3.0可信数据流通重点实验室,发起成立全国数据集团联盟,进一步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
本次主论坛还发布了基于沪新跨境数字信任服务的全程网办登记注册服务,揭牌了上海区块链创新基金。
自2025年,上海市数据局会同市市场监管局与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新加坡法律学会,落地首个数字身份互操作应用场景,共同推出一项基于分布式数字身份技术(DID)和可验证凭证(VC)的试点来测试新加坡企业投资者在沪办理企业登记全程网办服务。首次明确了新方企业的有权签字人授权关系,有效解决长期存在的公证文书真实性和有效性的核验困境,减少了纸质公证文书寄递和流转的时间和成本,让新加坡企业在上海办理登记注册时无需再提交纸质版公证文书,即可完成办理。
上述基金,则是由数据集团联合国际集团下属国方创新资本、静安引导基金、未来产业基金共同设立。基金远期规模30亿元,其中,首期约5亿元已完成全部募集。基金将坚持投小投早,聚焦区块链、数据要素领域的核心技术及应用创新等领域进行投资,并加强在AI及未来信息赋能区块链及数据产业发展领域的投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