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记忆模糊的木料瓦房
年迈的母亲
54岁的方某芬(化名)号啕痛哭
村民们、志愿者
来自福州的人
却会心一笑

今天16:30
离家28年、失联21年的方某芬
终于回家了!
她的家在云南昭通市威信县双河乡
双河村大坪上自然村
这趟回家路
跨越1700多公里!
“欢迎回家!欢迎回家!”11月25日下午,在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双河乡,礼花腾空而起。在福州市和昭通市威信县救助站工作人员、志愿者及村民的簇拥下,在写满祝福的锦旗和喜庆横幅的环绕中,方某芬一步步走完最后约2公里的回家路。

这条跨越1700多公里的归途
一万多个日夜的思念
在此刻化作决堤的泪水
这一刻的团聚
背后是榕昭两地
高效科学的救助体系
以及社会各界大爱的力量

全平台寻亲
首次比对失败却未放弃
时间回拨到1997年的一天,26岁的方某芬撇下1岁的儿子和3岁的女儿,只身前往广东打工,刚开始她持续给两个孩子寄衣服和生活费。2004年她寄出最后一次衣服后,便彻底与家人失去联系。
福州市救助站工作人员护送方某芬回家。
2024年11月13日,经热心市民发现后报警,她被马尾的一处派出所送至福州市救助站。当时,方某芬因精神障碍,无法准确表述身份信息,只能讲带有很浓厚方言的普通话,沟通困难,且表情呆滞。“她刚来时,一会儿说自己来自福州,一会儿又说自己叫潘肖妹(音译)。”福州市救助站党员寻亲工作室负责人黄沣回忆,女子带有浓重的云贵川口音,但无法说清身份和来历。福州市救助站工作人员立即启动寻亲机制,通过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全国救助寻亲网发布寻亲公告,并积极对接公安部门,运用人脸识别、DNA数据比对等技术手段排查,还利用各种寻亲工作微信群、今日头条、抖音寻人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寻亲工作。
福州市救助站工作人员护送方某芬回家。
2024年11月24日,一名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打工的贵州籍班姓女子通过抖音寻人视频联系到福州市救助站,声称视频中的“潘肖妹”疑似她走失30多年的姐姐。随即她的家人找到浦江县公安局采集DNA血样。遗憾的是,在当年的12月5日,DNA比对结果未能匹配,近在咫尺的希望破灭了。“第一次比对失败以后,我们从未放弃,心想无论多难一定要帮他回家。之前我们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我始终坚信受助人员离家可能就是一步之遥。”黄沣回忆道。
今年年初,经过福州市救助站多轮次多渠道的寻亲依然无法查明已滞留满3个月的“潘肖妹”的身份,便按规定为其办理落户安置手续,取名为“林榕娟”,并送往福州市精神病人疗养院进行专业治疗。“‘榕’字代表我们榕城福州,‘娟’字则有‘千里共婵娟’之意,我们期盼她能够早日回家团圆。”黄沣说。落户安置并不意味着寻亲的结束,福州市救助站接着就启动了“寻亲终身制”。
福州市救助站和市精神病人疗养院的工作人员护送方某芬回家。
“她刚入院时,几乎一句话都不说,又黑又瘦。”福州市精神病人疗养院第六病区科主任张兆麟告诉记者。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奇迹慢慢发生。“我们病区全是女病人,医护人员都耐心给予生活和精神照料。”第六病区护士长周梅香说,通过康复训练,林榕娟精神状态好转,不仅能简单沟通,还会帮忙分发碗筷。
安置期间,福州市救助站工作人员经常探视林榕娟,用耐心的询问捕捉碎片化线索,并联合公安机关反复开展人像比对。
方言破解“寻亲密码”
三次视频沟通唤醒记忆
转机出现在2025年10月12日。来自“流浪者新生活”组织的热心志愿者金先生受黄沣邀请,从上海来到福州协助开展寻亲甄别工作。令人惊喜的是,在与林榕娟沟通的过程中,林榕娟能够清晰地说出“云南省威信县双河乡”这一关键线索。福州市救助站党员寻亲工作室便将林榕娟的户籍地范围锁定在云南省威信县,通过抖音寻人视频向威信县精准推送。与此同时,这一关键线索也迅速在志愿者网络中传递。
黄沣与姜水菊(中)、志愿者金先生(右)。
爱心人士“梅花”了解到寻亲人疑似云南人,便将这条信息分享给自己认识的“宝贝回家”云南籍志愿者、网名为“亲爱的路人”的邓先生。邓先生在福州市精神病人疗养院工作人员姜水菊的协助下,使用威信县当地的方言与林榕娟进行了三次视频通话,用乡音耐心引导林榕娟回想起更多关于“家”的记忆。
黄沣与志愿者金先生(中)探望方某芬。
第一次沟通,林榕娟说出了“威信县双河乡双河村大坪上”。
第二次沟通,在重点聊饮食习惯和周边环境后,她回忆起身住木料瓦房,用回风炉做饭,常吃酸汤、洋芋和苞谷饭,从家到镇上赶场只需半小时。
第三次沟通,她甚至记起了从双河村去威信县城途经的一些地名。“这些细节,没有当地生活经历的人绝对说不出来!”姜水菊兴奋地说。
志愿者邓先生与自媒体“扎西威时空”负责人谭先生(左)、爱心人士胡先生(右)合影。
10月21日,志愿者邓先生联合威信县当地自媒体“扎西威时空”的负责人谭先生发布寻亲视频,迅速引发当地关注。网友“爱恨情仇”留言称寻亲人很像儿时玩伴方某芬。
更关键的是,10月22日,一名叫方某山的网友直接留言:“我家有个姐姐失联二十多年,她叫方某芬,我是她的大弟弟,我们都是威信县双河乡的。”这一重要线索与之前林榕娟自述信息高度吻合,网名为“扎西老胡”的爱心人士胡先生联系了双河乡政府进行核实后,邓先生立即联系方某山核实。
弥补28年的遗憾
跨越1700多公里归家
10月22日,志愿者邓先生为疑似方某芬的弟弟方某林及方某芬的儿子杨某顶采集DNA血样,并寄往福州市救助站。
志愿者邓先生和胡先生为方某芬家属采集血样。
11月12日,福州警方确认DNA比对成功,林榕娟就是离家28年、失联21年的方某芬。福州市救助站第一时间安排了方某芬与刚生完三胎、正在坐月子的女儿杨某燕进行视频通话。“当视频接通那一刻,她女儿泪如雨下。”黄沣回忆道,“虽然她之前说对妈妈没什么印象,但那一刻,血浓于水的亲情瞬间迸发。那声等了二十多年的‘妈妈’,让我们觉得所有辛苦都值了。”
市救助站第一时间安排了方某芬与刚生完三胎、正在坐月子的女儿杨某燕进行视频通话。
为确保方某芬顺利返乡,福州市救助站还制定了周密的护送计划。11月24日,福州市救助站准备了全新的御寒衣物,福州市精神病人疗养院则备足了一周的药品。“我看了25日的天气预报,明天威信那边的最低温在1℃左右。请放心,我们会给她穿得暖暖和和的,平安送她回家!”出发前,黄沣再次与杨某燕进行电话沟通。“20多年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了,其实我是比较忐忑,也比较激动的。小时候我年龄太小,没记住妈妈的样子,现在我自己做了妈妈感触更深。我真的很感谢福州市救助站和社会各界的志愿者,感谢他们的耐心付出。”杨某燕在电话里哽咽道,因为自己还在坐月子,她的丈夫会代她迎接自己妈妈。
福州市救助站和社会各界的志愿者。
今天凌晨5点,天还没亮,福州市救助站与市精神病人疗养院的工作人员就护送方某芬踏上了回家路。他们从福州乘坐飞机出发,到贵阳再换乘高铁,一路奔波至离福州1700多公里的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25日下午,福州市救助站带着方某芬在威信县救助站完成了交接工作。
福州市救助站与威信县救助站、方某芬弟弟顺利完成交接。
抵达双河乡后,一场等待了28年的团圆,在村头约2公里外提前上演——89岁母亲执意要到半路迎接女儿方某芬。当黄沣轻声说“方大姐,我们到家了”时,她的母亲满含热泪,深情地望着已阔别多年的女儿。
方某芬母亲为女儿夹菜。
方某芬的姐姐为她穿上了一件早已准备好的新外套。方某芬母亲紧紧握着方某芬的手,激动地表示,有生之年还能见到自己的女儿回来,特别幸运,她感谢福州市救助站工作人员一年来所作的努力。未来她将和女儿方某芬共同生活,弥补28年的遗憾。
一家人围坐一起,吃起了团圆饭。
云南当地全网刷屏!
乡亲们举起手机
记录下最动人的团圆
“宝贝回家”云南志愿者“亲爱的路人”告诉记者,亲人团聚画面感人,当地村民纷纷拍照发朋友圈,“扎西威时空”“镇彝威微生活”等当地自媒体得知后,也都赶来拍摄。
“我全程在抖音号里直播。”“亲爱的路人”说。


新闻多一点:
福州今年已累计寻亲成功109人次
从10月获取关键线索到11月DNA确认,再到将方某芬送回家中,福州市民政、公安、医疗等部门与云南等地的志愿者高效协同,前后仅用时一个多月便成功寻亲。今年初以来,福州市救助站已累计寻亲成功109人次,护送返乡81人次,寻亲经验还在省民政系统救助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近年来,福州市救助站高度重视寻亲工作,设立党员寻亲工作室,将党建与寻亲业务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帮助流浪乞讨人员回家团圆,持续擦亮党员寻亲工作室特色名片,显著提升了寻亲服务质效。

救助这样做——
市民若路遇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或各类临时遇困人员露宿街头需要帮助,可拨打福州市救助站24小时救助热线0591-83726286,或拨打110报警,及时为他们提供帮助。(记者 潘温祥)
【编后语】
一场横跨二十八年的守望,在无数“亲爱的路人”助力下,终得圆满。这个故事,为榕城标注了一个滚烫的“温暖刻度”——它测量着从街头到远方的爱心长度,也见证着这座城市最本真的底色。
生活于此,我们既是温暖的见证者,也应是温度的传递者。愿这份源自这场团圆的感动,能流入更多人的心田。未来,我们将继续追寻榕城大爱里的细流微光,记录下一个个跳动着的“暖心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