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调整近尾声 A股下一步方向怎么走| 开云见山
创始人
2025-11-25 21:43:37

转自: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11月25日,A股市场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上证指数收盘报3870.02点,上涨0.87%;深证成指报12777.31点,涨幅达1.53%,两市成交额合计突破1.8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显著放量,显示市场流动性支撑稳固。在大盘回暖的背景下,前期持续调整的科技板块出现分化,半导体、AI算力等硬科技领域率先止跌回升,而部分纯概念科技股仍维持弱势。这一表现引发市场广泛关注:科技股本轮调整是否已经结束?背后的调整逻辑是什么?A股后续将向何处去?

科技股调整逻辑:估值消化

回顾本轮科技股调整,其本质是多重因素叠加导致的阶段性估值消化,而非产业逻辑的根本性逆转。从时间线来看,A股科技板块的回调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特征:计算机、传媒板块于9月中旬率先见顶调整,截至11月25日从高点累计调整幅度分别达9.27%与11.89%;电子、通信板块则在10月29日后跟随美股AI龙头进入调整区间,最大回撤分别达到15.14%与12.66%。

外部传导效应是触发调整的直接诱因。美股纳斯达克指数自10月29日至11月21日累计调整7.03%,AI龙头企业估值高企引发的"泡沫论"导致资金避险情绪升温。作为全球科技产业的风向标,美股AI板块的波动通过产业链联动与估值对标机制传导至A股,尤其是与海外市场关联紧密的半导体、算力设备等领域受到直接冲击。尽管英伟达等龙头企业业绩超预期,但未能有效扭转市场对高估值板块的担忧,进一步加剧了A股科技股的调整压力。

内部资金博弈则放大了调整幅度。临近年末,机构资金进入收益锁定周期,风险偏好显著下降,前期涨幅较大的科技板块成为调仓换股的主要对象。数据显示,11月以来南向资金虽持续流入港股科技板块,但A股科技股主力资金呈现净流出态势,部分杠杆资金在政策真空期交易动力减弱,进一步加剧了板块流动性压力。这种资金腾挪并非对科技产业前景的否定,而是年末市场常见的防御性配置调整。

估值与业绩的匹配度修复是调整的核心逻辑。前期AI、半导体等赛道因产业景气度提升获得估值快速抬升,部分标的市盈率远超行业均值,而业绩兑现速度未能同步跟进,导致估值泡沫化风险累积。本轮调整本质上是市场对高估值的理性修正,通过股价回调实现估值与业绩的再平衡,为后续行情奠定基础。

调整是否结束:筑底信号显现

从11月25日的市场表现来看,科技板块已出现明显的企稳信号,但全面反转仍需时间验证。当日半导体板块涨幅超2%,中芯国际等龙头企业股价回升,光模块、PCB等与海外算力需求高度相关的细分领域表现活跃,显示资金开始逢低布局具备真实业绩支撑的硬科技标的。结合市场环境与产业基本面,当前科技股调整已进入中后期,系统性下跌风险基本释放,但趋势性反转仍需三大信号确认。

资金面呈现积极变化。尽管年内机构调仓尚未完全结束,但中长期资金配置逻辑未变。2025年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科技板块超3600亿港元,同比大增4倍,内地资金对科技资产的配置意愿强烈。同时,美联储预防式降息周期启动,美元走弱推动外资回流,EPFR数据显示8月以来主动外资持续流入中国市场,为科技板块提供流动性支撑。内外资形成的"双引擎"资金格局,将逐步缓解科技板块的流动性压力。

估值安全边际已显著提升。经过本轮调整,A股科技板块估值已回落至合理区间,部分细分赛道显现估值洼地效应。截至11月下旬,半导体板块PE为28.1倍,处于近五年41.2%分位;软件服务板块PE为21.8倍,处于近五年34.7%分位,均低于历史估值中枢。与美股纳斯达克(38倍)及A股创业板(45倍)相比,港股科技板块24.2倍的动态市盈率更具吸引力,为估值修复提供了充足空间。

产业基本面与政策面形成共振支撑。国内"人工智能+"行动深入实施,推动互联网巨头加速技术商业化落地,阿里、腾讯等企业AI相关收入连续8季度三位数增长,政策与盈利双轮驱动下,科技产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同时,香港《施政报告》推出的"科企专线"、人民币交易柜台纳入"股票通"等政策,进一步提升科技板块流动性,为估值修复提供政策保障。

A股下一步方向:锚定硬科技与政策红利

在科技板块筑底企稳的同时,A股市场已形成清晰的结构性主线,未来将围绕硬科技升级与政策红利释放两大方向展开。11月25日的市场表现已印证这一趋势:权重股与硬科技协同发力,既体现了"中特估"政策的持续深化,也彰显了市场对产业升级的坚定信心。

硬科技赛道将成为中长期核心主线。在AI产业化加速的背景下,科技板块正从传统互联网估值体系向"AI赋能+硬件自主"的新估值锚切换,这一范式转换将催生持续投资机会。具体来看,算力基础设施是首要布局方向,包括AI服务器、光模块、半导体设备等细分领域,受益于全球算力需求爆发,相关企业订单有望持续增长;其次是AI应用落地场景,教育、医疗、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现象级应用有望逐步涌现,带动相关标的业绩兑现;此外,半导体自主可控赛道受政策持续扶持,技术突破与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将成为穿越周期的核心资产。

政策红利加持的低估值板块仍具配置价值。"新国九条"与"中特估"政策持续深化,监管层引导上市公司加强分红和回购,推动银行、能源、电信等低估值、高分红板块估值修复。这些板块凭借稳定的盈利属性与现金流优势,成为市场风险偏好下降时的"避风港",11月25日银行、石油等板块的稳健表现正是这一逻辑的体现。同时,国内宏观政策空间打开,预计2025年下半年MLF利率下调10-15基点,形成中美同步宽松格局,将进一步强化低估值板块的估值修复动能。

资本市场专家表示,A股市场正处于政策宽松、产业升级与资金回流的三重利好叠加期,尽管短期仍有震荡调整压力,但中长期向上趋势明确。科技股调整已近尾声,硬科技赛道的结构性机会与低估值板块的估值修复将共同主导市场行情。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朱开云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朱开云

编辑/李涛

责任编辑:姜泽菲(EK010)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手... 我是一子,1995年出生的自由自媒体人,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与大家分享“自媒体运营”、“自律提升...
手... 阅读本文之前,请点击右上角“关注”,这不仅方便您的讨论和分享,还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 感谢您...
富邦科技:回应数字农业研发投入... 投资者提问:中国数字农业已进入“价值验证期”和“生态构建期”,公司作为产业先行者,未来三年在数字农业...
截至10月底甘肃省技能人才总量...   原标题:截至10月底全省技能人才总量逾260万人  11月25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
英唐智控:股东人数及变化情况请... 投资者提问:董秘你好,最新股东人数是多少董秘回答(英唐智控SZ300131):尊敬的投资者,您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