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应用爆发前夜,中国第二经济大省江苏的“双子星”——南京、苏州抢先布局“单人成军”的OPC新形态。
OPC的全称是One Person Company,意为“单人公司”。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其内涵逐步演变为“单人+AI即公司”——在AI的支持下,个人独立完成从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到市场投放、客服响应的业务全链路成为可能,一个人就是一家公司,一个闭环或将撬动整个行业。
11月23日,南京首个人工智能OPC社区——“质能·工坊”运营,以AI赋能单人创业。11日,2025江苏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暨首届人工智能OPC大会在苏州举办,苏州提出打造“OPC创业首选城市”。
“通过‘极简单元’,OPC模式激发了创新效率。”江苏省社科院社会政策所所长、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春龙25日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OPC可降低创业风险,催生“蚂蚁雄兵”式的企业群,并以其开放性吸引全球开发者,使城市成为AI应用的“试验田”,有助于培育草根创新土壤,实现差异化竞争。
江苏省长:构建更友好的“单人成军”生态系统
在11日的江苏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暨首届人工智能OPC大会上致辞时,江苏省长刘小涛表示,人工智能不仅重塑着生产函数,更改写着创业的底层逻辑,开启“单人+AI即公司”的OPC新模式。
“江苏丰沛的算力和数据资源、完备的产业配套、多元化应用场景、高素质人才支撑,为OPC发展提供了成长壮大的肥沃土壤。”他表示,将大力支持人才和团队创新创业,打造一批OPC社区、算力平台专区等载体,开发一批适配OPC的轻量化智能工具,在创业孵化、融资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构建更加友好、更具支持性的生态系统,“希望大家以AI为引擎,推动AI智能体开发应用,让每个人都能拥有跨学科、可扩展的‘超级团队’,让‘单人成军’成为AI时代的生动注脚”。
作为大会主办地,苏州提出打造“OPC创业首选城市”,重点面向模式创新型、场景应用型、生态服务型三类主体,实施推动创业人才集聚、建设支撑底座平台、加大多元数据资源供给、推动应用场景开放创新、打造专业化社区等八大任务,构建OPC服务体系。计划到2028年打造OPC社区超30个,市级OPC公共服务平台上线好物工具超100个,新增培育OPC企业1000家,集聚OPC人才超1万名,建设全球OPC人才向往的创新发展高地。
“质能·工坊OPC社区”位于刚运营的南京人工智能生态街区。澎湃新闻了解到,该社区不仅服务创业公司和团队,更致力于成为单人创业的“能量补给站”“外部大脑”。通过打造算力中心、数据创新中心、华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等,社区为创业创新者赋能,已迎来13家企业入驻,涵盖“AI+产业”“AI+消费”“AI+民生”等赛道。
专家:有利于催生“蚂蚁雄兵”式企业群
苏州、南京是江苏实力最强的城市,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2.67万亿元、1.85万亿元,列全国第六、第十位。在前期技术探索阶段并未占据优势地位的它们,为何在AI应用爆发前夜切入“单人成军”新模式?
“OPC有低门槛、高杠杆的特性,通过标准化工具和开源生态,可大幅降低研发成本,使中小企业、个人开发者能快速参与创新。”张春龙表示,这符合差异化策略,苏州、南京可避免直接与北上广深争夺头部企业,而培育草根创新土壤。
宁、苏都是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城市,已形成覆盖产业链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作为工业强市,苏州制造业基础雄厚,拥有AI落地的丰富场景。南京高校密集,科研实力突出,数字经济特别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优势明显。“OPC能加速AI与实体经济融合,快速见效。”张春龙表示,还有助于城市构建开放协同的AI生态,吸引人才和投资,形成“平台引流—产业集聚”的循环。
他认为,OPC模式通过“极简单元”激发创新效率,对城市构建AI“护城河”意义重大。一是技术“护城河”,个人开发者快速试错,可以积累大量垂直场景的AI解决方案,形成专利和数据壁垒。二是产业“护城河”,OPC模式降低创业风险,催生“蚂蚁雄兵”式企业群,避免依赖单一巨头,增强产业链韧性,南京可借高校资源培育AI初创企业,苏州可推动制造业AI化。三是生态护城河,OPC的开放性与模式的可复制性有利于吸引全球开发者,使城市成为AI应用“试验田”,长期还可以持续输出标准与影响力。
澎湃新闻记者 邱海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