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评论员:昨天(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据介绍,未来5年,至少将新增4个新科学卫星任务。这4个新科学卫星任务中,有一个任务为系外类地行星探测,通俗地说就是寻找“第二个地球”。
寻找适合人类生存的其他行星,是科幻文艺作品中的常见主题,相关说法很快引发网友广泛的关注和惊叹。与之相关的是,11月21日,中国科学院大学确认,该校航空宇航学院更名为星际航行学院。此变动也引发了网友的讨论,认为是“科幻照进了现实”。
为什么空间科学的新任务乃至一所大学的学院改名会引发这么多的关注?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外太空变得不再神秘,许许多多普通人也开始将目光望向深邃的宇宙。人们开始畅想自己未来的生活是否能够像科幻作品中所呈现的那样智能、炫酷,期待太空旅行等普通人有望触及的科学行动能够早日开展实践。
现在,这一切都离我们不再那么遥远。就在今天中午,搭载神舟二十二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应急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在太空中拥有世界唯二的空间站之一,有能力应对太空之中的各类急难危险挑战。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载人航天工程任务,“悟空”号发现宇宙线硼核的能谱变硬结构,“夸父一号”观测到双日珥爆发,“慧眼号”在黑洞、中子星和伽马射线暴等天体研究取得系列成果……呈现出多点突破、集群迸发的强劲发展态势。
包括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在内的各种科学实践,足以表明我们国家的空间科学水平已不再是“跟跑”阶段,而是正从“并跑”向“领跑”跨越。未来5年,新增4个卫星任务聚焦宇宙起源、空间天气起源、生命起源等重大前沿问题,我国空间科学将在更多方向上,持续产出更多关键性、原创性、引领性重大科技成果,这些都将有力支撑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建设。
“在浩瀚的宇宙剧场里,地球只是一个极小的舞台……保护和珍惜这个淡蓝色的光点——这是我们迄今所知的唯一家园。”这段话,是天文学家从著名照片《暗淡蓝点》中获得的体悟。这张照片于35年前由旅行者1号探测器在距离地球64亿公里外拍摄,照片上地球悬浮于太阳系漆黑背景中,不过是宇宙中渺小的一粒蓝点。这也表明了我们身处的世界,还有浩瀚无垠的未知等待人类探索,追求科技创新将永无止境,我们还将在空间科学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为增进人类福祉作出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
责编:岳沛 编辑: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