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不良资产头条
据可靠消息,阳光城执行副总裁兼前首席财务官陈霓被相关部门采取留置措施,已失联三日。
一家千亿级房企的崩塌,留下的是175亿资不抵债的黑洞和十万套未完工的房源。陈霓被留置调查、林腾蛟境外滞留——阳光城高管团队彻底崩塌。
这家曾位列地产TOP20的企业,现在只剩下瘫痪的董事会和积压如山的待批文件。区域公司被迫向员工集资支付水电费,财务部仅剩三人维护基础税务申报。华冕财富200亿未兑付理财的伤口持续撕裂,万名投资者中三千名是内部员工。小额投资本息七折打折,大额资金则被塞入十年期不良资产信托。
“我的百万积蓄变成了办公室对峙的泪水。”一位区域营销总监的哭诉,正是阳光城内部员工受害的缩影。
高管团队崩塌引发治理危机
黑龙江省监委的介入,让陈霓被留置调查的消息得到证实。这位阳光城前首席财务官、执行副总裁已失联三日,据传问题可能出在其推动的海外债发行方案上。
一位接近监管的人士表示,“跨境资金违规操作是调查重点”,此案已超越企业层面,升级为金融监管案件。
实际控制人林腾蛟自2024年3月卸任董事长后,长期滞留境外。其参与公司决策的频率从每周三次视频会议降至每月一次。境外债权人要求面谈的请求全部落空,债务重组方案因缺乏最终拍板人而陷入僵局。
管理层真空导致经营陷入瘫痪。目前区域公司资金调拨审批积压超过两百单,某项目公司为支付水电费不得不向员工发起紧急集资。这种资金调配的失灵,折射出阳光城财务管控的严重混乱。
理财兑付危机撕裂信任根基
华冕财富平台的兑付方案暴露出严重双重标准。三十万以下投资者被要求接受七折本金兑付,而百万级以上客户则被强制转投贵州烂尾项目股权。
这些资产包质量存在严重问题。信托计划底层资产包括已停建五年的文旅项目,相关估值报告被指夸大容积率。债转股方案对应的企业三年无营收记录,股权实际已成废纸。
内部员工成为最大受害群体。强制跟投制度使三千员工本金被锁,离职人员兑付顺序被排至末位。维权群组已从员工蔓延至项目承包商,信任根基彻底崩塌。
“我们不仅是受害者,还成了帮凶。”一位前阳光城员工坦言,自己因推广理财产品给亲友而陷入道德困境。理财兑付危机正在从财务问题演变为社会信任危机。
债务雪球滚入无解深渊
金融机构的集体抽贷加剧了阳光城的流动性枯竭。民生银行已申请冻结核心子公司账户,渤海信托拍卖的抵押股权经历三次流拍仍无人接盘。
公开债务交叉违约触发加速到期条款,仅半年内需偿还金额就达百亿。资产处置遭遇价格踩踏,上海外滩项目七折挂牌无人问津,深圳写字楼拍卖价甚至不抵抵押债务。
更为严峻的是,阳光城土地储备中三四线项目占比超过六成,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基本丧失变现能力。前十月销售额不足巅峰期的百分之五,物业费收入难覆盖持续增长的诉讼开支。
员工流失率已升至惊人的八成,职能部门仅剩骨架团队维持最低限度运作。这家曾经的地产巨头,正经历从千亿规模到失信被执行人的致命坠落。
残局清理面临多重障碍
阳光城案最棘手的问题在于其复杂的项目结构。二百个项目公司存在明股实债情况,产权归属需要历时数年的司法确认。表外担保规模超过公开数据两倍,或有负债持续发酵。
购房者权益保障陷入困境。十万套未交付房源涉及百万居民,保守估计“保交楼”资金缺口达三百亿。部分地方尝试纾困基金模式,但优先受偿权争议难以解决。
“阳光城的案例预示地产行业出清进入深水区。”一位资深行业分析师指出,从财务技巧无法掩盖经营实质的那一刻起,虚胖规模终将反噬企业根基。
阳光城的崩塌轨迹为整个行业敲响警钟:当金融机构开始集体抽贷,当员工开始为水电费集资,当控制人滞留境外不归——企业的生存根基已经动摇。
随着陈霓被留置调查,更多财务黑洞或将曝光。而林腾蛟的滞留境外,使得这家负债657亿的企业连最基本的决策机制都难以运转。
十万套未交付房源背后是百万居民的生活希望,华冕财富200亿未兑付资金背后是万个家庭的血汗钱。这些数字勾勒出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衰败,更是一场需要全社会共同面对的困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