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三处万柳堂今何在
创始人
2025-11-25 17:11:29

  ▌高文瑞

  京城历史上曾有三处闻名的“万柳堂”,分别坐落于龙潭湖、草桥与玉渊潭一带,皆与元代名臣廉希宪渊源深厚。廉希宪的别墅“万柳堂”因“名花几万本”“绕池植柳数百株”,成为后世追慕效仿的典范。清初文华殿大学士冯溥在龙潭湖区域复刻“万柳堂”,引文人雅集;草桥万柳堂为廉希宪所建,是元代京城“最胜”园林之一;玉渊潭万柳堂则依托钓鱼台而生,曾见证赵孟頫等雅士宴饮赋诗的风雅。如今,古建虽多已不存,但三处万柳堂的故事仍留存于史志典籍。

龙潭湖万柳堂 摄影:高文瑞

  冯溥复刻“万柳”遗韵

  龙潭湖是京城知名公园,每年春节举办的龙潭庙会声名远扬。园内碧波荡漾、绿树成荫,景致赏心悦目。柳树是这里的特色,树身粗壮高大,春日柳浪闻莺,冬日雪后冰封,风摆柳条如丝如绦。柳林深处,一座建筑掩映其间,匾额上书“万柳堂”,万绿丛中一点红,别有韵味。

  万柳堂的名字颇有来历。清代时,这片区域是数顷湿地,积水成洼、污泥遍布,不宜耕种。时任高官冯溥攒钱买下此地作为园坻,随后着手改造。他挖土堆山、蓄水成池,建造五楹房屋,栽种各类花草,修筑围墙,又成行种植杨柳,最终取名“万柳堂”。

  冯溥是山东青州人,祖籍临朐,康熙年间曾任左都御史、刑部尚书等职,最终晋升文华殿大学士,抵达仕宦生涯顶峰。《日下旧闻考》的作者于敏中在“城市”卷下记载,万柳堂是冯溥的别墅,明确了其位置并描绘景物:“万柳堂在广渠门内,为国朝大学士益都冯溥别业。康熙时开博学鸿词科,待诏者尝雅集于此。检讨毛奇龄曾制万柳堂赋。今其基周围一顷余,内有小山,即昔莲塘花屿也。”

  古人常选边远荒芜之地修建别墅,随心打造山水花草格局,建成各具特色的园子以颐养心性。尤其到了明清时期,修建私人花园的风气更为盛行,比如虎坊桥的梁家园、什刹海的刘茂才园、泡子河的方家园与张家园,还有米万钟的勺园、梁梦龙的梦园、杨文敏的杏园等。

  达官贵人为何热衷修建私人别墅?清代的朱彝尊曾有诠释:掌管国政的大臣身负重任,考虑事务难免有疏漏之处。要做到思虑周全,便需耗费心力。心力耗尽后,又需良好环境调剂,方能“缓其心,葆其力,以应事机之无穷”。

  朱彝尊还作有《万柳堂记》,记述了园子的位置、景物及取名缘由:“度隙地广三十亩,为园京城东南隅……园无杂树,迤逦下上皆柳,故其堂曰万柳之堂。今文华殿大学士益都冯公取元野云廉公燕游旧地以名之也。”

  《日下旧闻考》进一步说明:“临朐冯溥别业,盖慕其名而效之者也。”所谓“慕其名”,是指冯溥仰慕元代的廉希宪,故而仿效其别墅之名。后来,万柳堂归仓场侍郎石文桂所有,园内建有御书楼,恭悬圣祖御笔匾额“简廉堂”,还有对联:“隔岸数间斗室,临河一叶扁舟”,由此可知万柳堂周边还曾有“御书楼”等配套建筑。

  廉希宪究竟是何许人,能让一位大学士特意复制其园名?他是元代朝廷重臣,自幼身材魁伟,文武双全,尤其酷爱经史典籍,手不释卷。一生中,他尽显军事才能与政治远见,因功绩卓著升任平章政事、中书平章政事等要职。廉希宪为人正直、作风清廉,病逝后谥号“文正”。

  历经数百年沧桑,当年的砖木结构楼堂早已不复存在,遗迹无存。新中国成立后,这片水域被命名为龙潭湖。此后多年,龙潭湖历经数次大规模整修,最终成为如今的龙潭公园。如今的万柳堂建于湖边,为秀丽的园林风光增添了深厚文化内涵,成为热门旅游观光点。

钓鱼台万柳堂 摄影:高文瑞

  廉希宪建元代园林胜景

  作为冯溥仿效的对象,廉希宪的万柳堂在何处?一说在草桥,一说在钓鱼台。

  南海子从辽金时期起就是皇家天然狩猎场,元代称为“下马飞放泊”,建有晾鹰台,冬春之交,天子与亲信常来此纵鹰狩猎。同时,京城南部也是达官贵人建造私人宅院的首选之地。右安门是出城要道,草桥则是必经之路,站在此地远眺,开阔田野上的亭馆别墅尽收眼底。刘侗、于奕正所著《帝京景物略》记载:“草桥去丰台十里,中多亭馆,亭馆多于水濒圃中。要在弥望间,无址无基,莫详其处。”这一带距城区较远,从记载中可知当年别墅亭台数量众多,可惜这些建筑在清代已陆续消失,如今难寻遗迹。

  不过古书中确有相关记述,万柳堂便是其中之一。毛奇龄撰写的《万柳堂赋》序言中明确了其建造时间:“元时丰台有万柳堂。”《日下旧闻考》进一步记载了其位置与主人:“元廉希宪万柳堂在今右安门外草桥相近。”

  《宸垣识略》引用了汤右曾的《自黄村归经草桥》一诗,诗中描绘了万柳堂周边的昔日美景:“按鹰台北接春郊,信马闲行未觉遥。尺五城南好光景,到天烟色柳条条。右安门外旧池亭,别墅参谋堂右丞。今日草桥清浅水,还留一缕照衰兴。” 诗人从黄村经右安门进京,遥想这片土地上曾经的亭台楼阁,感慨廉希宪的万柳堂早已不在,抒发了对历史兴衰的怅惘之情。

  这座万柳堂极具特色。孙承泽在《天府广记》中称其“万柳园,在城西南为最胜之地”。《日下旧闻考》记载:“廉希宪园名花几万本,号为京城第一。”《宸垣识略》也持相同观点,将万柳堂记载于“郊坰”卷中右安门外草桥附近:“野云廉公希宪,于都城外创造园亭,名花几万本,京师号为第一。”后文还写道:“丰台在右安门外十八里,居民向以艺花为业。草桥河接连丰台,为京师养花之所,元人园亭皆在于此。”

  右安门外草桥历来以种花闻名。查阅北京早期地图,草桥附近有“花园村”的地名。这里土质肥沃,适宜花卉种植,周边还有“黄土岗”等地名。数百年来,这里种植的花木源源不断供应京城,至今仍是购花赏花的重要基地。尽管万柳堂等别墅亭台早已无存,但南三环上的万柳桥、周边的万柳园小区与万柳商城等,仍延续着“万柳”之名。

  钓鱼台旁有风雅堂榭

  玉渊潭在金代时地处城外。文人王郁见此处环境幽雅,曾在此隐居,并在池边筑台,闲暇时垂钓为乐,“钓鱼台”之名便由此而来。金章宗也喜爱钓鱼,常前往“三里河西北里许”“府西花园村”的钓鱼台游幸,将其列为“春月钓鱼之地”。

  到了元代,丁氏扩建水池为潭,建造玉渊亭。马文友也曾在此钓鱼饮酒,醉后起舞,又增建饮山亭、婆娑亭等建筑,使这里景致愈发迷人。有文献描述此处“柳堤环抱,景气萧爽,沙禽水鸟,多翔集其间”。元代士大夫闲暇时,常来此游宴赋诗、唱和应答,盛况一时。王恽所作《玉渊潭宴集诗序》中写道:“城都西郊,佛宫真馆,胜槩盘郁,其间有潭曰玉渊,盖丁氏故池也”。在他的笔下,玉渊潭碧波荡漾、柳堤环抱,文人雅士汇聚于此吟诗作对、把酒言欢,风雅之态颇有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古韵。

  西山流淌而来的泉水滋养着这片土地,达官贵人纷纷在此修建堂馆亭台,其中记载最多的便是廉希宪的一处宅院。明代《长安客话》的作者蒋一葵记载:元初,廉希宪将钓鱼台作为别墅,“构堂池上,绕池植柳数百株,因题曰万柳堂”。万柳堂外曾建有“匏瓜亭、南野亭、玩芳亭、玉渊亭”,虽后来逐渐废弃,但仍有文人骚客前来凭吊,并留下不少诗文。

  明代王嘉谟游至此地,曾作诗《游万柳堂有感而作》:“城西胜迹已尘埃,池水东流何日回?荒树远迷白马寺,寒云还复钓鱼台。绮罗积翠留春草,文采风流托酒杯。满目山川自愁思,千秋雅抱恨难裁。”诗中将玉渊潭、钓鱼台、万柳堂与城西景致紧密相连。

  玉渊潭不仅有柳树,还有大片荷花。《长安客话》中描写:“池中多莲,每夏柳荫莲香,风景可爱”,并记载了一段趣闻:“野云廉公于都城外万柳堂张筵,邀疏斋、松雪两学士。歌姬刘,名解语花,左手折荷花持献,右手举杯,歌骤雨打新荷之曲。松雪喜而赋诗曰:‘万柳堂前数亩池,平铺云锦盖涟漪。主人自有沧州趣,游女仍歌白雪词。手把荷花来劝酒,步随芳草去寻诗。谁知咫尺京城外,便有无穷千里思。’”

  诗中的“松雪”便是宋元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画家、文学家赵孟頫,他著有《松雪斋文集》等作品。此次应邀赴宴,听闻乐曲后欣然提笔赋诗。《长安客话》刊行于万历年间,从元代到明代,数百年时光流逝,万柳堂早已废弃,“万柳堂今废,曲池残树,遗迹依然”。

  如今钓鱼台旁建有万柳堂,其紧邻水边,以石栏围护,设计精巧。门前筑有长廊,可供游人休憩赏景,尽览园内秀丽风光。门楣悬挂匾额,上书“万柳堂”,落款为“中石”,即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家欧阳中石所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为何以安倍为目标?山上彻也:自... 【环球网报道 记者 赵建东】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遭枪击身亡案陪审员审判第11次公审2...
专家:必须坚决阻击日本右翼势力...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妄称“台湾有事”可能对日本构成“存亡危机事态”,暗示可能以行使所谓“集体自卫权”...
中国AI芯片在推理赛道寻突破 中经记者 李静 北京报道在AI大模型产业化加速的当下,算力需求正从训练阶段向推理阶段倾斜。在近期举办...
这个“空心村”有个“大学生种菜... 转自:四川在线遂宁蔬菜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域。四川在线记者 阚莹莹11月21日清晨,遂宁市安居区聚贤镇...
2025 买商标网站哪家靠谱?... (来源:衡水日报)转自:衡水日报在跨境电商入驻、品牌备案、海外市场布局中,买商标是企业快速获取合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