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妇女网)
转自:中国妇女网
“十五五”锚定的未来产业中,脑机接口位列其中。想象一下,通过脑机接口仅凭“意念”就能控制机器、帮助盲人“看见”轮廓,甚至让瘫痪的朋友重新操控肢体……这些听起来像科幻电影的场景,正在上海变成现实。在位于上海的全国首个脑机接口产业集聚区,总台记者进行了探访。
非侵入技术走向多场景应用突破
工程师戴上脑电帽,不需要触碰鼠标和键盘,就可以完成对屏幕中游戏的动作控制。这背后是算法解码大脑运动皮层产生的微弱电信号,并转化为游戏中的控制指令。就像是要从嘈杂的环境中准确识别出一段悄悄话,这个需要极高的解析精度。
工程师通过脑电信号精细控制机械狗穿越障碍,这项运动意图识别算法,未来可以帮助行动不便的人士控制外骨骼设备,拓展他们的生活边界。
在视觉重建研究区,科研人员正在尝试让盲人“看见”。通过摄像头采集图像,经算法提取物体轮廓,转化为大脑视觉皮层可以理解的信号。虽然目前只能感知光点和轮廓,但已为失明人群打开新的可能。
工程师戴上头戴设备,不需要做任何动作,只需要集中注意力,就可以控制轮椅前进的方向。这种无需动作、仅凭思维就能操控外部设备的技术非常神奇。
中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成功
在侵入式脑机接口沙龙现场,正在和研发人员交流的是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吴劲松团队,今年3月,他们完成了我国首例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试验。
一位四肢瘫痪的受试者,在大脑运动皮层上方的颅骨内植入了一枚硬币大小的脑机设备。使用比头发丝还要细百分之一的超柔性电极,极大降低了对脑组织的损伤。术后经过两到三个星期的训练,这位患者就可以通过下象棋、打游戏。
复旦大学教授、上海脑机接口临床试验与转化重点实验室主任吴劲松介绍,第一例运动脑机系统载体植入超过了6个月,目前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了初步验证,运动解码的信号持续稳定地输出,并且从最初的二维光标控制上升到了精细的三维运动控制。
上海系统布局培育脑机接口全产业链
全国首个脑机接口聚集区落地上海,和上海布局的三大先导产业密不可分。
集成电路负责脑机设备的中国芯,这是硬件的基础;人工智能去解析信号和算法,这是软件的核心;生物医药服务临床转化和应用,这是最终出口。上海的三大先导产业在这里聚集,形成了无可替代的产业生态和产业优势。
聚集区不仅集聚了大量研发企业,还引入孵化器,打造研发、测试、注册三大中心,用全站式服务加速创新。今年1月,上海发布脑机接口产业培育方案,以临床为核心,到2030年打造百亿乃至千亿的产业规模。
脑机接口正从未来科技走进现实生活,相信不久之后,截瘫患者可以站立,盲人可以“看见”,失语者可以“说话”。这一切的进程,正在这里悄然发生。
上一篇: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对潮绣予以地理标志产品初步认定的公告
下一篇:秋天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