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人民政协报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高度评价“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擘画了未来5年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
首先,当前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任务是,深刻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处历史方位。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立足我国进入中国式现代化关键阶段的历史方位,深入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对未来五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全会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战略定力、历史主动和为中国未来谋长远、为人民福祉谋根本的使命担当,为我们做好“十五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回望“十四五”,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5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效果显著。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是人们对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最直观的感受。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由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其次,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把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贯穿于美丽中国建设全过程。全会强调“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六条原则。全会公报10次提及“高质量发展”,充分体现了高质量发展在党和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是价值理念、制度体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本质要求。从现实基础看,如果不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就可能陷入“环境瓶颈”与“增长陷阱”的双重压力。未来五年,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把绿色低碳作为主攻方向,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明确“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在行动上推动能源革命、产业升级、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制度创新协同发力,真正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制度、新格局。
最后,要牢牢抓住美丽中国建设的历史机遇,“十五五”期间推动形成一批展示美丽中国建设的标志性成果,实现美丽中国建设新的重大进展和关键突破。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十五五”时期是美丽中国建设进入承上启下、拓面提质、积厚成势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十五五”时期,美丽中国建设要围绕实现生态环境全面改善的目标,在统筹考虑“2029年完成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2030年前碳达峰、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等多个节点任务要求下,要以系统思维谋划美丽中国建设工作,一方面聚焦生态环境难点问题和突出短板,加大攻坚力度、延伸广度,做到源头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和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一体推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与守牢生态安全底线两手并重。另一方面,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深化体制改革,打造区域、省域、城市、县域和乡村等不同层级先行示范样板。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扩大绿色产品供给能力,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争取“十五五”期间美丽中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和关键突破,为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奠定基础。
(作者王金南系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