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本周日清晨7:00,2025上海马拉松将鸣枪起跑,竞速轮椅马拉松6:45先行。今年的上马真正想做的是一件很朴素的事:把“申爱无界”的关怀,落到跑者脚下、落到市民身边,让这场城市级“节日”既热闹,也从容。
基普乔格的致意,上马的回礼
两届奥运会冠军基普乔格今日现身上海马拉松赛前发布会,与组委会互致礼物——他向上马组委会赠送了一双全新的基普乔格系列跑鞋,这不仅承载着他对赛事的热爱,更传递出他对上海马拉松专业性与包容性的高度认可;组委会向基普乔格送上了一幅融合中国传统剪纸技艺与现代体育精神的艺术作品。剪纸中央,基普乔格奔跑的姿态栩栩如生,与其背景上海外滩建筑群交相辉映。作品以中国非遗剪纸技艺精心创作,红色主色调象征着热情与祝福,拱形镂空边框彰显传统韵味。这份独具匠心的礼物既是对基普乔格体育生涯的致敬,也是上海向世界级运动员发出的诚挚邀请。
彼此致意,是上海马拉松与国际体育传奇之间友谊的见证,也像两种气质的相遇——“No Human Is Limited”(人类没有极限)的信念,与“申爱无界”的城市温度。
起终点更从容,赛道更好跑
但今年的上马,没有打算只讲“明星与荣誉”的故事,而是更愿意让镜头对准跑道两端的普通人。
首先被照顾到的,是出发与抵达的那两头。三枪起跑给了起点更充裕的空间,也让终点的人流自然错峰。整体关门时间从往年基础上延至13:30——不是鼓励“拖”,而是承认每个人的节奏,让更多人安心地“跑完为止”。赛前最让人着急的“男厕排长队”,今年在起点区域一次性新增了10处男士专用厕所;终点的存取包与分流动线也做了细化,目标很简单:把“第一公里”之前的等待和“最后一公里”之后的拥挤,都尽量压到更短。
跑在赛道上,细节一处处接上。自5公里起就有饮料饮水站,7.5公里起增加饮水用水点;12.5公里后沿途分布的9处能量补给,把香蕉、能量胶、巧克力等“续航弹药”按节奏送到手边。今年还专门配置了6个冰站、8个喷淋站——不为噱头,只为保护。冲线那刻,完赛包里既有放松用的拖鞋、毛巾,也有及时补能的小食与饮品;对“破三”的严肃跑者,风衣首次做了男女分款,更贴身也更有仪式感。
绿色办赛与无障碍升级
公益和环保,不停留在口头。今年的“冰袖”,来自去年的赛道水瓶——回收、再生、回到跑者身上,循环这条路被走通了。沿线直饮水、分类回收和赛后清运同步推进。体博会现场,组委会准备了“给自己的一句话”小卡片,赛日会被制作成加油站的应援牌——那句你在展台写下的鼓励,真的会在赛道边陪着你。
尊重也在细节里。今年的轮椅马拉松扩容至19人,首次邀请到12位国际精英参赛;组委会把这个组别纳入品牌奖杯体系,专门为男女前三名设计并手工打造奖杯与奖牌。赛场之外,无障碍通道与轮椅观赛区配套完善,志愿者在关键节点“多走两步”,帮视障、轮椅选手把那道小台阶、那个转弯处理得更稳。
上海马拉松与著名珠宝品牌Tiffany&Co.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双方在延续为国际、国内全程马拉松前三名选手打造专属奖杯与奖牌的基础上,首次将竞速轮椅马拉松项目纳入Tiffany奖杯体系,为该组别男女前三名运动员全新设计并手工打造奖杯与奖牌,体现了上马在奖项设置上日益完善的专业性与包容性。
要节日的热烈,也有秩序的边界
上马带动城市的节奏,既要有节日的热烈,也要有秩序的边界。发枪前,特邀运动员入场仪式与DJ暖场,把氛围点起来;赛中,分枪错峰与终点分流,把人潮卸下去;赛后,路面快速复原,把城市尽快还给日常。你可以在外滩听到加油声,也能在医院门口看到顺畅的就医通道——“赛道很热闹,城市更从容”,说的就是这种张弛。
对跑者来说,参赛是一整趟旅程。装备领取安排在11月27日至29日(9:30—19:30,上海世博展览馆),需提前在官网或APP预约错峰;每个存衣袋里有一份“奔跑贴心礼”,除了参赛T恤、号码布等必需品,还有再生材质冰袖、电解质盐丸、小能量补给等实用物件。组委会今年还准备了一张可往返乘坐两次的定制地铁卡,把城市出行与上马记忆放在同一张卡面上,这是“城市与赛事彼此成就”的一种温柔表达。
竞技层面,今年的精英阵容同样值得一看:截至发稿,已确认约43名精英运动员参赛,其中国际选手18名,男女最好成绩分别为2:02:48与2:14:04。你也许不会刻意去追着“破纪录”,但在路边与电视机前,感受一组高水平对决本身,就是城市体育生活的一部分。
今年的上马希望把关爱铺到每一步,把秩序落在每一处——如果说这届上马有什么最大的“亮点”,大概就在这里。
原标题:《基普乔格亮相,上马周日鸣枪:热闹有序,“申爱无界”落到每一步》
栏目主编:陈华 图片来源:海沙尔 摄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姚勤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