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质量报
本报讯 (丁文婷)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近日公布2025年第二批“守护消费”铁拳行动典型案例,展现市场监管部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坚定决心。今年以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以“服务民生、护航消费”为宗旨,围绕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等十大领域开展专项行动。截至今年10月底,该市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案件4162件,移送司法机关56件,有力维护了市场秩序。
在当前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违法行为呈现出智能化、隐蔽化的新特点。在上海人食间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发布虚假广告案中,当事人委托他人利用AI虚拟数字人技术生成老专家、主持人等形象,以及利用真人演员假扮厂家老板等手段,精心打造“虚假人设”,制作了5条直播短视频切片广告,宣传其经营的涉案保健食品具有治疗肺结节、哮喘等功效。经查,涉案保健食品的实际功能仅为增强免疫力、提高缺氧耐受力,所谓疗效全系杜撰。这种利用新技术手段伪装、企图规避监管的行为,最终未能逃脱执法人员的法眼。同样在保健品领域,黄浦区美满食品经营部通过会议营销等方式,向老年消费者销售“意生缘牌灵芝孢子油软胶囊”等产品,并宣称这些产品具有“直接毒杀肿瘤细胞”“激活化疗药物难以杀死的G0期肿瘤细胞”“防治糖尿病”等功效,而这些产品实际上并不具有当事人宣称的疾病预防或治疗功能。这两起案例充分反映出当前违法行为正在从传统营销向技术包装演变的新趋势,也对市场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公共安全领域,通力电梯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未按规定进行电梯维保,执法人员通过监控发现,记录时段内电梯始终正常运行,维保工作形同虚设。在上海新河机动车检测维修有限公司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案中,执法人员在现场检查时发现,3份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报告中授权签字人杨某某的签名笔迹均不一致,这些签名均不是由检验技术人员杨某某本人签署,而是由其他工作人员伪造。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检验检测行业“传递信任、服务发展”的本质属性,对检验检测市场的公信力造成了损害。
在民生消费领域,执法力度持续加大。在上海格莱祥黄金饰品有限公司使用具备欺骗性特征的电子天平案中,针对当事人使用作弊计量器具的行为,市场监管部门举一反三开展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综合整治工作,坚决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此外,张某某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案通过长三角地区执法协作机制快速办结,体现了跨区域协同保护知识产权的高效性。该案是一起司法机关跨省(市)反向移送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依托长三角地区便捷高效的执法协作机制,行政机关同检察部门在证据定性、处罚裁量等环节保持高效沟通,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查清了当事人未经注册商标权利人许可,私自定制生产销售侵权洗面奶24100支、面部胶囊精华14990瓶的违法事实。该案是知识产权行政、司法协同保护的典型案例,其查处是长三角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的有力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