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凝聚共识探路径 协同共建谱新篇
创始人
2025-11-25 09:46:03

如何实现高校资源与科技馆平台的精准对接、高效联动,探索科普育人新路径?近日,十四届福州市政协福州科技馆委员联系点高校“馆校共建”微协商暨科协界别活动在福州科技馆举办。市政协人资环委、市科协、省市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以及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10多所高校的相关部室负责人齐聚一堂,通过沉浸式体验与互动协商,围绕馆校共建议题深化合作、凝聚共识,为构建科普育人新格局注入强劲动力。让我们听听他们怎么说。

深化协同联动

构建馆校合作新生态

福建理工大学团委书记鹿苗苗:

学校现有101个社团,涵盖学术科技类、创新创业类等6个类别,其中学生RC机器人协会等学术科技类社团,常态化开展机器人知识学习、赛事参与及校际交流活动。

建议以高校学术科技类社团为纽带,深化馆校合作。一方面,馆校联合设立高校机器人成果展示区,支持社团在科技馆举办机器人成果展示与互动体验活动,让公众近距离接触机器人技术;另一方面,共建科技志愿服务队,由社团成员担任科技馆志愿讲解员,在提供专业科普服务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沟通与实践能力,实现高校社团资源与科技馆平台优势互补。

阳光学院团委副书记郭策:

学院构建了“党委领导、团委统筹、业务指导单位协同、指导教师负责”的社团管理体系,确保社团活动兼具趣味性与教育意义,同步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建议通过“3+1”模式深化馆校合作。“3”即打造三大活动矩阵,以兴趣引导类活动吸引公众参与,以专业赋能类活动传递科学知识,以竞赛驱动类活动激发创新热情;“1”即实施一项长期行动,依托孵化反哺机制,将合作中产生的优秀科普项目、创意成果反哺高校教学与科技馆展陈,构建可持续、共生长的馆校合作生态。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宣传统战部副部长梅萍: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科技馆已从静态展览中心升级为动态开放的“科学与社会对话枢纽”。

建议进一步推动“馆校共建”,建立项目化、常态化、双向化的共建模式。一是实行项目化运作,以“科普项目”为核心抓手,由科技馆发布需求,各院校或师生团队以项目形式申报承接;二是推动常态化联动,设立“科普活动日”,每月或每季度固定时段,由学校不同学院、不同专业轮流在科技馆开展主题科普活动;三是深化双向交流,推动“师生走进科技馆、科技馆教师走进实训基地”,使科技馆成为高职院校技术技能成果的“展示窗口”与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实践课堂”。

打造科普共同体

促进馆校双向赋能

福建医科大学团委干部赖培源:

科技馆与高校并非简单合作关系,而是优势互补的“科普盟友”,应从多维度共建科普共同体。

在活动共建方面,医学院校可围绕“世界卫生日”等重要节点,组织医学专家开展公益讲座,同步开展“小小医生”体验营,将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技能培训标准化;在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月期间,整合多院系资源,通过闯关集章、角色扮演等趣味形式提升公众参与热情。

在内容与空间共建上,积极配合科技馆打造医学科普知识展厅,联合制作科普视频、图文等数字化资源,扩大线上科普覆盖面。

在机制与生态共建上,探索共同建立“医学科普研发中心”,联合申报科普项目,推动“产学研科普”一体化发展。

闽江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刘运娟:

助力高校科普作品高效触达市民,需从价值认同与荣誉激励、政策与资源支持、平台搭建等三方面协同推进。

在价值认同与荣誉激励方面,推动高校将科技馆特展、科普课程等成果纳入“社会服务”或“教学成果”评价体系,在教师职称评定、晋升中赋予相应权重;设立“年度科普贡献奖”等校内奖项,给予表彰与物质奖励;联动媒体宣传科学家及科普作品,提升高校公众美誉度。

在政策与资源支持方面,建议高校设立“科普创新与传播专项基金”,或联合科技馆申请国家、省、市科普项目经费;成立“科普转化中心”或共建支持团队,协助教师转化科研成果,科技馆可提供展陈设计、制作等“交钥匙”服务,降低科普转化难度。

在平台搭建方面,在科技馆设立“科学橱窗”展柜、“微型特展”专区,利用“数字展墙”与互动终端展示高校科普内容;开通线上“科普成果征集”通道,每季度举办“馆—院”策划沙龙,畅通“供给—需求”对接渠道。

建强志愿者队伍

完善长效保障机制

福州大学团委副书记刘旭莹:

稳定的志愿者队伍与长效机制是馆校合作持续推进的关键,需从体系化建设、专业化赋能、长效化激励三方面发力。

体系化建设是基础,需建立覆盖招募、培训、管理全流程的机制:通过校内渠道常态化招募热情高、善表达的志愿者;构建“通用+专业”双层培训体系,由校青协负责志愿服务精神、礼仪等基础培训,科技馆专业人员开展展品原理、操作技巧等专业培训并组织实战演练;推行梯队化管理与组长负责制,辅以清晰的排班考勤制度,保障服务有序开展。

专业化赋能与人性化激励是核心,可联合科技馆设立专项技能工作坊,鼓励志愿者参与科普讲解词撰写、教具开发,提升他们的参与感与成就感;构建多元激励体系,除提供志愿服务时长证明、德育加分外,联合评选“星级志愿者”并宣传典型案例,同时落实交通、餐饮等后勤保障。

此外,通过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建立定期沟通例会制度,将上述做法固化为稳定协作模式,助力科技馆打造专业、稳定、长效的志愿者服务团队。

福州市建总投资发展公司事业发展部经理陈文瑜:

引入高校前沿科研成果、师生创新作品在福州科技馆序厅等公共空间展示,既丰富展品内容,又提升公众对高校的认知度。

在志愿者培育方面,建议联合高校特色专业,筛选培训与展厅主题相关的优秀学生担任兼职讲解员,要求保证半年稳定服务期,给予适当经济补助;对表现突出者,可在其毕业后优先吸纳入职,既解决科技馆讲解员储备问题,也为高校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

发挥科协纽带作用

推动馆校常态化合作

市科协党组书记吴晓杰:

市科协将联动市教育局、福州教育研究院及在榕高校,搭建合作框架、整合科普资源,推动合作从“阶段性”向“常态化”转变。聚焦重点目标,以福州科技馆为核心依托,联动高校与科研院所打造中小学生校外课堂;围绕航天科技、生物多样性等主题设计研学路线,组织学生进馆、进实验室实践;推进科普课程共建共享,将科技馆资源融入课程体系,同步探索设立课堂延伸区,形成“资源整合—实践开展—课程深化”的延伸科普工作链条。

同时,拓展科普效应:一方面开展“科技专家进校园”活动,向中小学生普及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生物技术等前沿知识,点燃科学探索热情;另一方面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技馆展览内容与科普视频素材,让公众直观感受科技应用价值。此外,搭建校地长期合作平台,推动中小学与高校、科技馆结成对子,定期开展科普交流与科技竞赛,让科普资源真正“流动起来、共享起来”。

(记者 赖志昌 整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降关税挂钩数字监管,美欧贸易协...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欧盟成员国贸易部长会24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敦促美国落实美欧贸易协议是其...
陕西临渭区在全市第二届中学生三... 来源:环球网 渭南市中学生三大球运动会历经18天激烈角逐,在大荔县圆满落幕。临渭区代表队以团体总分1...
央行持续呵护流动性利好成长!创... 截至2025年11月25日 10:47,创业板ETF天弘(159977)成交价格明显回升,成交1.2...
2025年芯片设计全行业销售预... 截至2025年11月25日 11:02,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强势上涨1.61%,成分股源杰科技上涨9....
韩城司法:巧解“孝心结” 共织...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帮我们兄妹解开了心结,让老人能安享晚年,我也能把母亲接回家中照顾了”。11月21...